高效突破创业7关连载(4)
cye.com.cn
时间:2006-8-8 22:48:17 来源:创业网cye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
 |
|
反“恐”良方
创业中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赚到手,所以也不要总想着弄死对手,只要在策略上胜其一筹,适当有几个对手、保持商业环境的“生态平衡”,反而会有助于你更好经营,另一方面,如果你总是想把对手致于死地,对手没有办法,很可能放手一搏,到时候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悔之晚矣。要学会与竞争对手打交道,允许其生存,但限制或延缓其发展,能够形成绿叶扶红花的局面,才是竞争哲学的最高境界。
实战技巧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俗话说:同行不同利。初涉商场的经营者,当自己打算从事一个项目之前,最好能够事先调查同行的情况,这是日后掌握时机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了解同行,就可以得到市场上各种信息,熟悉同行的盈亏,看到自己经营的前途如何,如果对待很近的同行,都不闻不问,带着一种“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的”的经营作风,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创业企业在经商前了解同行,往往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了解同行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不下苦功难达目的,同时,这项目多少带有些“刺探”的性质,一旦引起同行的注意,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伤了和气,使自己陷入窘境。
我们接触过一名叫做丛蓉的创业者,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刚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每天只顾忙着做程序开发。后来,产品出来了,可是怎么推向市场,怎么定价都不明确。从蓉是做技术出身虽然以前在其他的软件公司做过,却没有真正面对过客户。没办法,她只能向那些已经有些规模的同行学一学。于是丛蓉就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客户公司背景资料,先以电话询价的方式来学习他们的推销手段以及市场定价。
由于丛蓉精通软件技术,很担心一开口就会被对方识破,所以她干脆让文书打电话去询价,在询价的过程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同行对于客户电话询价都有比较强的戒备心理,但是也有的市场人员非常急于推销自己的产品,对这方面的戒备就会少一些,所以在打了3天的电话之后,丛蓉就接到了十几份报价单。这次“询价”让丛蓉了解到,同行们都把软件的模块拆出来分别报价。她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好处,这样做显得模块种类比较多,产品比较丰富(显得公司技术专业);同时也给顾客一种感觉,他们有充分的自主权对模块进行组合。更重要的,这样做每个模块的定价都不会很高,顾客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除了了解价格外,丛蓉还需要充分了解同行怎样对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推销和演示,这显然很有难度。不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丛蓉决定亲自上阵,到供货商的公司去看演示。由于对竞争对手的营销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使得丛蓉自己拓展市场有了非常显著的针对性。
当然,对于一个初涉商场的创业者来说,了解同行也许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了解同行的过程可以伴随着开业前的市场调查一起搞,而现在的社会市场调查有多种渠道,又可多方位地进行。人们都懂得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了解同行就在于取得这种效果。创业者了解同行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认清同行,知道竞争的对手是谁;同行生产或销售的所有商品,给自己画出个框框;同行每种产品的价格与特征;同行商品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成长率;同行商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等等。如果创业者确实能从上述各方面了解同行,那就能知己知彼了。
同行如冤家,有时候情况并非如此。
有经验的生意人都知道,大家都有钱赚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大家都有钱赚,生意才能做得顺利,做得完美。你赚一千,至少要让别人赚八百。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那句老话,同利才能同心。
如果绞尽脑汁相互拼杀,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在笔者所住的社区,曾经有两间门对门的杂货店,店主为了招揽顾客,相互展开了一场压价大战,店里商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斗到兴起处,竟然不顾成本甩货。本来都是小本买卖,没有多大实力,这样穿上塑料胸肌,冒充大力士打斗的结果,就是两家店都差点关门。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