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珍珠放在沙子里,不会有人知道。只有捡出来不断地擦拭,别人才会知道珍珠的光芒。”
当记者王茸再一次在仙林大学城见到陈峰伟的时候,这个学生中的明星和以前又不一样了。
他总是打着领带,戴无框眼镜,头发向后梳。他2006年起办理了退学,搬进了校外自己租用的一套办公室内,整日被下属兼追随者们围绕。接电话的时候,他习惯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慢条斯理地说话。而唐电的员工们一见到他就必恭必敬,递东西必用双手。
和记者谈话的时候,他的旁边总跟着“总裁助理”,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陈峰伟说的每一句话,她都会认认真真地记录在本子上。当记者询问某个细节,陈峰伟会接过记者的本子,推给她,“小唐,你给写一下。”
几乎每周都有关于陈峰伟的豪言壮语新消息见报,“他总是让人打电话来,说有个独家消息。”记者赵琰说,“大多时候,就是把他上一次说出的话详细解释一下。”
陈峰伟的形象在报纸上,在他的追随者们的口耳相传中,在学校网络论坛的反复讨论里,越来越丰满起来:他通过给严介和发短消息自荐到太平洋实习,继而为“严主席”所赏识;他偶然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位北京的商人,对方为他的计划所打动,投下100万资金;他的创业往事也被搬上报纸,有报道说,他刚进大学就靠卖胶鞋赚了一大笔,其后又卖过辞典、手机,回河南老家做过招生代理。一个天生的商业奇才跃然纸上。
陈峰伟很快成为仙林大学城内最炙手可热的学生偶像,他经常应邀为同学们开办讲座,传授自己成功地经验。陈峰伟最喜欢讲的,是他近乎神奇的融资经历。每当他讲到自己毛遂自荐获得严介和的赏识,台下就掌声一片;讲到在火车上成功的拉到100万投资,听众们眼里就顿时满是希望。讲座往往从原定的两个小时延长到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时间用来回答听众们对各个细节的热情探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最好的商人,就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这是陈峰伟最喜欢用来做总结的一句话。
南京邮电大学表示,学校对陈峰伟创业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不过陈峰伟和校方的交流显然很顺利。办理休学一路绿灯;在校内开讲座总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方便;而南邮校内媒体,也不失时机地对陈峰伟进行了报道。
而陈峰伟每天的必修功课,就是在办公室仔细翻阅当天南京所有的报纸,仔细搜寻有关自己的报道。他似乎对公共形象天生敏感,总会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决定出该跟哪家媒体接触,又该放出什么消息。
“一颗珍珠放在沙子里,不会有人知道。只有捡出来不断地擦拭,别人才会知道珍珠的光芒。”唐电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能背出陈峰伟的这一名言。
出名之后,这个原本土气的河南小伙身边也不乏漂亮女生追随。但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陈峰伟选择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南邮女生。
真实的原因可能只有陈峰伟自己最清楚,他曾向史福全、胡春年等高管提到过,这个女生的舅舅,在山西经营煤矿。 “上亿的身家,对我们创业很感兴趣。”
随着名气的急剧增长,追随者随即纷至沓来,陈峰伟的管理团队也迅速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