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没钱吃饭。前管理层成员黄功回忆,有一段时间,陈峰伟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碗面条或者一个大饼就解决一天,“但我从来没见到他慌张过。”黄功说,“你问他资金的事情,他仍然会告诉你,正在谈几笔投资,都是百万级的。”
记者王茸已经记不清“唐电”的第一个门店开业日期推迟过几次了,反正每次她都会接到“唐电”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门店即将开业。过一两个月,又是同样内容的下一个电话。
史福全也记不清陈峰伟找他借过几次钱了,“他总是告诉我,开店就缺一点儿钱了,希望我投入一点,把局面打开。 ”他说,“但是我始终不放心,没有借给他。”
直到4月底,史福全陪同陈峰伟和“大成名店”商场的一位经理洽谈,不耐烦的经理指责陈峰伟言而无信,始终拿不出剩余的首付款,还气愤地将企划书摔到了陈峰伟面前。陈峰伟尴尬得说不出话,史福全觉得脸上实在挂不住,终于表态,愿意拿出2万元先交给商场,条件是让“唐电”进场装修,为开业做准备。
胡春年却不同意开业,他认为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开业无异于自杀,“这个时候开业,除了做给别人看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重新调整思路,好好想想现实的办法。”
但陈峰伟坚持,“他对我说,全国人民都知道他要开业,他非开不可。”胡春年回忆。
对于门店的经营思路,“唐电”内部一直没有统一,陈峰伟也从来没有做出过决断,“他又想开店,又让我们把生意做起来,问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他也说不出来。”史福全说,“他对炒作很在行,实在做事就不懂了。”
实际上的情况是,开店一拖再拖,生意也从未开展。原管理层内的人员已经有人明确表示对陈峰伟的失望,包括副总在内的邢永攀等人陆续退出了“唐电”,基层员工也大量散失。
一直持信任态度的胡春年也渐渐发现了陈峰伟的弱点,“他好面子,又好酒。几次有外地朋友来谈合作,他请人家吃饭,每次吃着吃着就喝醉了,什么也没谈成。”但是,“他再没钱,出去吃饭都一定要咬牙把单埋了。他把架子看得比什么都重,他内心绝对受不了大家对他的怀疑。”
在仙林大学城,质疑陈峰伟的声音越来越大,“他后来就像芙蓉姐姐,走在路上,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说笑话。”南邮一位学生说。
报纸上也开始出现针对陈峰伟的报道,媒体对于开业一拖再拖,明显失去了耐心。南京著名的调查类新闻节目组“东升工作室”开始派出记者,调查陈峰伟的真实资金状况。陈峰伟曾经夸下的海口开始出现负作用,媒体开始一一清算他讲过的大话,包括著名的“3年超过苏宁,5年成功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