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施工人员正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力吉风电场吊装风机。到2010年,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本报记者:张领 摄 用“风驰电掣”一词来形容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毫不过分。来自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63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23%;总装机达到1221万千瓦,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 “但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隐忧。”记者在先后走访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国电龙源集团总经理谢长军、国内最大的风电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风电配套设备生产商——山东山起重工董事长樊宪国等业内人士后获悉,“风电上网、设备质量及增值税转型等因素,已成为制约中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大瓶颈。”
电网成为产业发展最大瓶颈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上网问题正变得日益凸显。”史立山指出,“目前电网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一大瓶颈。” 据了解,龙源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2008年风电装机达到28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的1/4;全口径发电量完成166万千瓦时,占全国风电发电量的1/3。可尽管如此,这家企业旗下仍有多个风电场出现因电网制约而被迫限电的情况,特别是在内蒙古、甘肃等地区最为突出。据谢长军介绍,2008年龙源因风电“上网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8000万元。 按照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电网企业必须接纳并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然而,谢长军说:“由于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和东南沿海等偏远地区,绝大部分处于电网末梢,电网建设相对薄弱。风电上网的难题短时间难以解决。” 另据了解,受风力影响,风电相对不够稳定,电网企业对接收风电的积极性不高,也被认为是造成风电上网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介绍,此问题已引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的关注。张国宝指出,国家下一步将加大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和风能资源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实现远距离输送电能,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制造业鱼龙混杂,风电设备质量堪忧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但发电效率却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有数据显示,我国风电机组的平均利用率在20%左右,而国际平均水平在25%至30%之间。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风电设备特别是风机的质量不够稳定。”谢长军说,“龙源集团坚决响应国家政策,在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国产风电机组。但近年来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质量不稳定、故障率上升、售后服务较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