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汉堡人更深地感受到中国效应的,是东亚各国。史蒂芬·罗奇说:“看看以中国为出口中心的亚洲主要商品供应国的情况……中国出口机器停转,亚洲其他国家疲软的程度更严重。套用一个老的说法是,中国打个喷嚏,亚洲其他部分都患了重感冒。”
前里昂证券首席经济师韦卓思做出了对于中国经济最为悲观的预测:中国2009年的GDP增长将不会超过4%。已经有西方媒体和学者担忧,如果中国“保八”失败,可能会使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大大延缓。
“中国只是一个身陷囹圄的大国,”美国《时代》周刊称,中国是全球“依赖性”最强的经济体,难以有经济核心以继续其“奇迹”。“中国崩溃论”在2009年初再一次被从箱底里翻了出来。
“即便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只有6%,在国际形势一片惨淡的2009年,也是全世界领先的水平,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信息部(EIU)中国省区经济预测团队计量经济师刘倩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中国经济从来就不是一个过度依赖外需的体系。”她指出,有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净出口对中国名义GDP增长程度的贡献份额远不如内需的贡献大。
有人在怀疑中期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在2月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甚至认为,“保八”措施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全球衰退不过是让这个问题提早暴露了数年而已”。
在部分境外媒体上,我们还能听到不少这样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表示难以看清和心存疑虑的声音。然而,更多的境外媒体,则是在疑虑中怀揣着对中国的期待。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5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