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销人的出路问题,讨论较多的,是将来继续打工,还是何时选择创业。有趣的是,多数营销同仁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但总是迫于各种原因而犹豫不决。几年前,一位营销同仁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边打工边创业。这个话题触动了许多营销人内心的梦想。于是引发了较为热烈的讨论。作为一种尝试,笔者以为,只要条件允许,完全可以大胆一试。按胡适之先生的话来说,自古成功在尝试而己。 笔者更赞成自主创业,条件允许,自然是自己做老板好。今天,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认为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尝试,其实也是发展空间不错的选择,即“创业型打工”。 那么,什么是创业型打工呢?所谓创业型打工,其实挺简单的,即帮人打工做职业经理人外,与老板或投资方约定一定的利润分红或占有一定的干股。将自己与企业捆绑,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 一、创业型打工值得期待吗? 创业型打工的最大好处是借鸡生蛋。即帮人挣大钱自己挣小钱。我们知道,多数营销人都有一个自己做老板的梦想。但依笔者的观察,创业虽然迷人,但风险亦不可小视。实际上,营销人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相当低的,具体原因笔者另文阐述。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项目创业的进入门槛也越来越高。(当然也不是绝对如此),中国的第一代老板,很多都是稀里糊涂的掘取了第一桶金。而营销人在当下的环境选择创业,往往不具备资金、资源优势。所谓资金优势,即操作某个项目的投入资金量。所谓资源优势,即人脉、社会关系、渠道等。另外,以笔者的观察,营销人一般资金实力与资源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即便创业,平台也不会很高。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板,项目操作顺畅,挣点小钱未尝不可。但要把实业短期内做成千万上亿的规模,尚有难度。毕竟现在经营企业与过去经营企业的容易度不可同日而语。 为什么说创业型打工值得期待呢? 以笔者的观察,事实与血的教训让现在的老板的观验有了进步,以前的家族型企业多数实行家族化管理,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而阻碍企业发展的,往往是这些亲戚。经过多年的试错,很多老板终于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家族化的企业不能实行家族化的管理。我与各类老板在一起聊天时,往往举些例子,比如成吉思汗有次与他的丞相耶律楚材在谈到治国理念时,说自己打天下乃马上以武力得来(重武功,轻文治是蒙古人的简单思维)。耶律楚材反驳说道,天下虽马上得来,但天下不可马上治。造工箭都借助工匠,况治理天下。企业的创业初期,往往凭老板的直觉误打误撞闯出一条路。但要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不可不借助各种人才。同样。我也举些近邻日本的例子,我们看到日本的一些大企业也是家族企业,如松下、索尼、丰田等。但这些企业的发展却不是借助家族的力量。而是聚天下之才取天下之财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