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先立志,才不会浪费了青春。
当我们已年近花甲时,尤为珍贵的恰恰是青春,恰恰是那些从身边悄悄溜走并永远无法追回的时光,我们永远也无法再回到80后的年龄,重塑自己的经历了。
一、 我们都是很穷很穷的人。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都是很穷很穷的人,并且平均到几乎都处于一个起跑线上的贫穷。是邓小平让中国从一潭死水中走了出来,有了生命、时候的改革与重新分工,让不同的人走上了不同的路。
在如今80后的年龄之前时,我们这一代人也都没有生活的定位,但却从来都未丧失过“救国”的立志,也许是这一代人所经历的“红色”教育让几乎所有的人都从未有过个人致富的幻想,而只有为国牺牲的精神,也因此才有了文化大革命的无惧冲动。也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立志和努力不懈的奋斗精神,才有了此后各自不同发展路径以及不同现状的差别。
当我们进入而立之年时,恰逢改革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却还没有解决城市大量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原有的国有体制和集体体制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的就业需求,城市“五难”的社会服务也无法满足城市基本生活的需求,鼓励创业和用优惠政策扶持自我创业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潮流。机会遍地都是,但能抓住机会的、敢于去抓住机会的、努力去抓住机会的人却仍然是少数。
我曾经从事过大约数十个跨行业的作坊式的小企业创业过程,期间的酸甜苦辣则回味多多,从兔皮的加工出口、魔方的生产、集装箱的运输、图书的邮寄、小商店的经营到农村小时工的派遣、手敲打打字机和印刷、装订、裁缝店、家电维修、动物模型、汽车维修、挂毯编织到开饭馆、卖水果、卖白菜、办建筑施工队,几乎无所不及,但从来都是信心百倍且努力万分。
早上三、四点钟爬起来生火炸油饼,每个油饼三五分钱,一个早餐下来两袋面的用量,收入仅有几十元,晚上数钢镚时常常眼皮子打架,一个迷糊会把刚摞好的十个一叠的分币碰撒了一地,还要满地乱找、重新去摞好。一个月下来,三百多平方米的餐厅,几十个劳动力也就只有不到三千元的利润,三十几时我们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奖金一个月只有六元钱。而这一切从来都没有影响过我们创业立业的信心,穷可以让我们艰苦,但穷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斗志,“穷而不志短”早就从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中溶入了我们的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