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出台《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从7月1日起,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
网店“实名制”出台引发广泛关注。记者采访发现,公众主要关注三大焦点问题:实行“实名制”是否意味着今后开网店要工商登记?是否为了缴纳税费“开路”?是否能管住网上不规范交易?有关各方呼吁,要真正维护网上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网店“实名制”呼唤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
“实名制”后,开网店是否要工商登记?
自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出台“网店新规”,要求利用互联网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后,开网店是否需要工商登记,工商登记对电子商务“是促进、还是扼杀”的争论就一直未停止。
尽管此次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暂行办法并未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网店工商登记进行“一刀切”,只是原则性地提出,“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但网店是否必须工商登记仍成关注点。
记者从淘宝网、“百度有啊”等网络零售的领军企业了解到,他们早已实现“实名制”,要求网店经营者在申请开店时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因此“实名制”对网络零售行业影响不会太大。
“靴子没有落地之前,是大家最恐慌的时候。”淘宝网的发言人告诉记者,“究竟怎样才算具备登记注册条件,什么样的网店需要办营业执照,大家希望能尽快有一个明确说法。”
网店经营者胡斌说:“工商登记关系到准入的问题,还关系到成本的增加,尽管这次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新规定没有一概而论,但我们还是关心这一条会怎样执行。”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说:“要求网店办理工商登记,不能简单照搬实体经营的标准。首先,一部分网店出售的只是个人闲置物品,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次,实体经营工商登记时必须要有固定经营场所,但网络经营者依靠的往往只有一台电脑,网络创业的起点较低,是否需要设立和实体经营一样的准入门槛值得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