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打算向张艺谋、陈凯歌学习,而是要成为李安。因为,中国本土的电影至今还只能在海外的艺术院线发行,在国际影展的亮相也是为了在中国市场上为自己赚吆喝。而李安却能平衡中西方欣赏口味,同时获得在两种市场上同等的商业成功。
今年5月,青青树带着动画片《魁拔》的片花去参加戛纳影展,这是继去年新加坡电视节之后,青青树第二次对海外市场投石问路。能获邀请,是因为青青树曾将另一部作品《地藏》的片花送交影展筹备处。戛纳之行,为青青树引来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地电影发行商的注目。这些发行商在影展结束后,便开始用Email的方式随时与青青树沟通《魁拔》的进度。
“每分每秒跟进我们的制作进展,随着我们的进展来给片子涨价。”武寒青信心十足地说,“现在谈定价格对我们不合适,我们能展示的东西少,价格也就低。对自己的东西有信心的话就憋到最后,让发行商们竞价去。”
“我们没有能力拼低价格,但我们在原创动画高品质竞争中能有更大空间,索性我们到一个更健康的市场上去。海外市场你只要做到跟他一样的标准和水平,他明码标价清清楚楚完全不用废话,我们就要做到那样一种水准。”说这话时,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青树)CEO武寒青表情一派轻松,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比想象的要难得多。”
青青树在中国的动漫行业已经潜伏了18个年头,简直算得上是中国动漫行业的人瑞。
18年来,青青树搞过原创、接过代工,一路摸爬滚打,收入上小富即安。早几年公司困难的时候,做了十几年影视编剧的武寒青还和另一位创始人王川一起写剧本卖钱,给员工开工资。折腾一圈,见证中国动漫行业中大小起落沉浮,在2004年,他们决定重返原创路线。只不过,这一次就是要做国际品质的精品动画,一竿子打到海外市场去,要用国外的资本养活他们的原创,再让海外观众跟中国观众一起掏腰包捧场。
选择征战海外市场,是青青树基于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以及中国市场在2004年出现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决策。“2004年,国家又决定扶植动漫产业,我们感到这是个机会,但整个市场也会变得更加混乱,我们停掉了国内与电视台合作制片的项目,不再接单,专心把所有积累用在研发上。”武寒青说。
这需要点思想斗争。凭借在行业内多年合作制片的积累,青青树与国内所有的制片机构关系都不错,从来不用为下一单生意在哪里而发愁。
不过,武寒青及公司的其他四位创始人(这五位还是交情颇铁的哥们)心里清楚,国家扶植政策出台、地方专项基金投入,反而压低了动漫入场门槛,会将更多的低端动漫竞争者引入行业,这意味着可能出现恶性竞争。一个已出现的趋势是,大家都选择走低成本路线,500块一分钟的项目都有人敢接。“(这样)这个市场不可能出现高品质的产品,”武寒青分析,“我们发现,大跃进的市场是没有市场。出来的产品多但都是垃圾,价格自然降下来,那你到哪里去收回钱?”
此外,就连争取政府扶植基金也演变成动漫企业专门组建团队做政府公关。“我们不擅长这些事,它已经不是市场竞争而是政府公关竞争了。我们只能靠产品竞争。”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