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那可是巨头把持的一片红海。好在青青树已经积淀和探索了18年。这些年,青青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怎么把好的创意和文化产品变成钱,再把他们这些60后、70后积累的经验注入给80后—目前公司的主力干将,他们的综合知识结构好于前代动漫人,跟市场是衔接的。
青青树最为得意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积淀,就是对动漫制作工作方法—整个流程的构造。具体而言,就是怎么将编剧、原画等的复杂的创作工艺流程分解成为一个个近似模块化的环节与部分,以便于有效率和稳定地复制及再利用,让环节上的每位员工能够稳定发挥,完成一定水准之上的工作,这样一来,动画制作的质量和效率便日趋可控。而且,核心人员进行原画创作,一些不太重要的步骤就可以交给动画代工厂来完成。
这在10年前的中国动漫业算得上颠覆性的创造,至今也依然是行业内少有的工作模式。他们将迪斯尼的动画制作模式借鉴过来,进行本土化改造,要让习惯了单兵作战的编剧和画师们成为能发挥各自所长、富有创造力的大工艺机器螺丝钉。这只能由青青树自己摸索着来,人也要靠自己重新培养。
青青树的动画风格在过去十几年中,从简单粗疏到写意到工笔,总在变化,直到最近这6年间陆续推出的三部瞄准海外市场的动画中,才渐渐看出某种Cye.com.cn可复制的风格痕迹。青青树总裁匡宇奇也承认,这些年来来去去很多原画师,总在不断尝试各种风格,直到现在,才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团队。
比起宫崎骏这样横空出世的动画天才(他的动画作品基本就是他个人智慧的产物),青青树更愿意学习英国的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没有大师,但它是最好的。成为产业的东西是能复制的,大师是不能复制的。创意产业最大的难度是把95%的工艺流程给分解清楚,把可复制的那一块给研究明白,只把5%的风险放在天才上。”武寒青分析。
获得片商青睐和预购的可能性还只是戛纳战利品的1/3,青青树还因为对自己实力的成功展示,获得了与海外公司进行动画合作的意向和机会。而国外一些大的动漫公司,发现青青树的二维动画制作能力甚至强于他们(欧美动画产业近些年主攻3D领域),就将自己的二维订单给了青青树。“我们实际上既销售片子又销售我们的创作能力,这个能力本身就是钱。”武寒青管这叫“三条腿走路”。
当然,青青树的海外策略还是拴上了保险绳,并未全然押注于出售片子给海外市场上。
与青青树一样寻找海外通路的公司还有上海今日动画。由于创办人张天晓在法国动画界工作多年所积累起的声誉和人脉,为法国动画片做代工,继而与海外制片机构合作制片,一直是在海外市场做口碑、积累经验与资本。但青青树显然野心更大,他们希望用自己完全原创的作品,打动海外观众,但能否成功依然未知。
在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邓丽丽看来,青青树的一大胜算来自他核心团队的稳定。“策划、导演、编剧、技术、市场、财务,整个团队很完整,水平实力平均,配合也很默契,在中国目前挺难得的事。想做精品,还需要是这样的公司。”
渠道:逆向反攻
借着国内动漫政策的大力倾斜,市场需求让越来越多从事与动漫相关的渠道和平台经营的公司涌入动漫制作领域。这其中有拥有少儿频道资源的地方电视台,有经营儿童电视广告的平台,也有从事动漫衍生品加工生产的厂商。
他们已经具备渠道和资本的一定优势,也有相对充分的企业管理经验,虽然没有直接的动画制作经验,但对于动漫市场的口味需求、怎么能赚到钱,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胸有成竹的便跻身动画制作这个越来越熙熙攘攘的领域。
“通过喜羊羊我们看到,中国的孩子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有影响力的,而且中国父母对于孩子在文化消费上的认同度相当高,如果喜羊羊没有成功我们也不会看到这一块市场。”优扬传媒副总裁邢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