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水平可以衡量这些民营公司的强弱。对于中国最大的400家民营企业,1998~2004年,利润水平都在6%以上,最高在2000年达到7.44%。2005年、2006年、2008年都在6%以下,2008年是5.77%,2007年是6.22%。
俄罗斯最大的300家民营企业,2003年利润水平为6.53%,2004~2007年则都在8%以上,最高的2006年达到9.9%。2008年4.18%则低于中国。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俄罗斯民营企业的影响。因为,排在中国前400位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增长率均减半了,从2007年增速31.6%降到了2008年的15.7%。而俄罗斯民营企业的降幅则更均匀。
以上对比证实了传统观点,即俄罗斯民营企业所起到的作用要比中国民营企业更突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民营企业开始在全国各地涌现,许多前国有企业通过MBO(管理层收购)或其他手段私有化,尤其是在政府看来被称作非战略性行业更是如此。譬如,消费电子行业和高速公路收费行业均由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从2009年年初起,因金融危机在中国造成的影响,一些经济观察家指出了“国进民退”的现象。从狭义上讲,这意味着国有经济在特定行业的Cye.com.cn市场份额扩张,或民营企业在特定行业类别中所占的市场份额缩水乃至完全消失。从广义上来说,这一点也可从政府加强对民营行业的经济干预中体现出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2年官方统计数据,中国国有工业产值占总GDP的40%。但这一数字2007年下降至29.5%。但是,有三个行业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烟草行业和有色金属熔炼与轧制加工行业,仍牢牢掌握在国家的手中。不过,自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开始逆转。
“国进民退”现象可以治愈许多短期的经济阵痛,但它是否会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长期有害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中国的民营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开始转型至市场经济以来,一直生机勃勃,然而还有一点真实无误,那便是中国一些最佳的国有企业一直呈现更大、更强的态势。在过去30年里,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齐头并进的模式似乎已在中国屡试不爽。
通过大规模私有化进程之后,民营企业已经在俄罗斯很多经济领域里起主导作用。如今的问题是,在这些领域里,中国是否会在接下来的20年,继续保持一种与俄罗斯截然不同的增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