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本次在谈判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以上资本掮客是一个薄弱的方面,其他还包括与人谈判的技巧、对价和方式等方面都相当的被动和不灵活,与黄光裕在时相比,简直是天与地的关系。黄家没有能够抓住陈晓的主要弱点,对陈晓的攻击都停留在口水的指责上,对于可能支持陈晓的机构投资者争取力度不够,时间安排的不充分,说服的理由也准备的不充分,最后被陈晓一一化解不说,还被陈晓说成是大股东准备的方案与管理层制订的方案相似。机构投资者不但没有改变支持陈晓的想法,反而坚定的支持陈晓。另外,陈晓则对黄光裕的铁杆支持者展开游说,成功策反对方加入自己的阵营。
陈晓随时都会向外界披露一些最新的动向,但是黄家总是以邹晓春出面来回复,显然邹晓春的影响力不及陈晓,但是黄家并没有向公众和投资者着力推荐邹晓春,而是靠媒体被动的进行推广。而且有的时候,作为主要人物,黄氏家族在整个事件中竟然完全没有人站出来对公众讲话,杜鹃、黄秀虹、黄燕虹、张志铭全部都是神秘人物。而陈晓方面又不是爆出,黄秀虹或杜鹃悄悄的与人进行秘密谈判,给人的感觉不够正当光明,而不是出现的与黄家可能要合作的人“反水”,更增加外界对与黄家合作的不信任感。陈晓方面一再强调职业经理人,现代公司治理,给外界一种很规范、透明的形象,与黄家低调、神秘的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本来外界就对黄家不透明抱有戒心,这更增添了外界的担心,其实,黄家这个时候应该将全部主要人物都与外界见面,增加家族透明度和亲和力,用“孤儿寡母”的形象进一步博得外界的同情,这样可以增加黄家的支持率。
反过来看陈晓,他在内地公众面前是一个形象,在香港又是另外一个形象;在这个时期是一个形象,在另一个时期又换了一个形象;在这个投资者面前是一个形象,在另外一个投资者面前又是一个形象。陈晓随时都根据黄家的变化做出调整,所以他总是灵活的改变自己,不断的在缝隙间抓住黄家的把柄。
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黄家选择的都是没有名气,资源能力较小的公司,就拿公关公司来说,国美请的是博然思维公司,而黄光裕家则请了智业策划,两者相比,谁的能量更大,显而易见,加上上面说的黄家请的不知名财务顾问公司,根本无法与陈晓请的摩根大通比,还有后来国美请的ISS、GLASS lewis公司,更加增加了国美的规范形象。
最后一点,是黄家的社会资源并没有料想中的那么强大,无论是与黄家接触的合作对象,还是他们自己主动去找的合作对象,还有聘请的公司,都给人一种黄家不是很强大的感觉,而黄光裕在的时候,黄家的社会资源是如何的庞大,现在的黄秀虹等家族成员的人脉资源还不足以运作国美这么大的平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