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教育、博雅教育、创业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从后勤保障、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方面服务学生,使他们探索有窗口、交流有渠道、学习有榜样、研究有氛围、锻炼有舞台、成长有空间。
几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任务出发,扎实推进各项日常工作,从思想教育、博雅教育、创业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从后勤保障、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方面服务学生,努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和国际化的创新人才。
“保稳定、促发展、树标杆、攀高峰”是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神圣使命
保稳定,就是建立健全良好的服务保障机制,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这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促发展,就是不断创新多样化、多途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大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建立友谊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和稳步提高。这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树标杆,就是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设立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努力奋斗的目标,并将其凝炼成具有时代特征、华工特色、学生特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这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攀高峰,就是激励和引领同学们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团结协作,勇于进取,在成长、成才、成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知识和科学的高峰,铸就事业和人生的辉煌。这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愿景。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博和雅”的协调发展。博,是指培养学生既要精益求精,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也要博览群书,形成开阔的学术视野,掌握广博的知识。雅,是指注重培养学生一方面在精神上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在行为上要养成良好的处事规范和健全的情感人格。博是雅之基,雅乃博升华。
二是“知和行”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书本学习,也要加强社会实践,既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也要通过参加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把增长知识和发展能力密切结合起来,把“知和行”有机结合起来。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也是探索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本法则。
三是“虚和实”的对立统一。求实是华工人的优良传统。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以敬业的精神、乐业的态度和专业的水平严谨对待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同时,还应当教育学生学会“务虚”。所谓务虚,就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勤于哲学思考、长于理论凝练、善于思想表达。当代大学生既要关注脚下的土地,也要仰望头上的星空。求实乃立地,务虚当顶天。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