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转型
“2001年以前,我们是靠自身滚动发展,用积累下来的利润去购买酒店,以每年新建3~4家的速度发展。但原来的商业模式对资金占用太多,每年兴建一两家酒店就需要10多亿资金。从2005年开始,我们借鉴外资酒店的经营模式,尝试做输出管理,每年至少委托管理物业3~4家,再加上自建项目,就能保证我们一年有5家以上酒店开业。”张冠明说。
“输出管理其实是输出品牌价值。这对开元是一个挑战。比如一个物业价值3亿元,业主觉得交给开元会有风险,如果请喜来登管理,基本上不会亏钱、坏牌子。”同程旅行网创始人兼CTO王专说。
那么,开元的品牌价值如何呢?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开元能不能有稳定的客源?很多业主接受喜来登、希尔顿是因为它们掌握稳定丰富的客源,这些酒店有30%~50%,甚至更多比例是忠实客户。他们由此能够掌握客人的偏好和消费目的,但客源需要长期积累。比如,万豪集团的一个客人到北京,万豪会知道是给客人一个万丽品牌、万豪品牌,还是丽姿·卡尔顿,这几个酒店都同属万豪旗下,每一个品牌酒店里不同的产品设计。只有掌握的客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保证60%~70%甚至更高的入住率。
“我们现在越来越感觉掌握二、三线城市客源的重要,这些地区外资酒店还没有进来,市场还有空隙。”张冠明说。但情况并不乐观,近几年,国际品牌在国内跑马圈地,一线城市的高端酒店接近饱和,万豪、索菲特、喜来登等已经进入了二、三线城市。
此外,为了弥补房价偏低和房客数量少的问题,开元还着重经营了酒店餐饮。国际品牌酒店的餐饮通常占到营收的20%以下,而开元会占到50%左右。开元酒店的菜品以高端粤菜为主,不同城市再加上当地特色。据说,万豪曾经找到开元提出合作,客房万豪做,餐饮开元做。陈妙林表示可以合作,但合开的酒店要挂开元品牌。万豪不同意,双方没谈成。
“客房的毛利润很高,有90%多,但餐饮毛利很低。一般就是微利,稍微做不好就是亏损,”张冠明说,“但酒店会议和婚宴接待这块有无法撼动的地位。在二、三线城市,酒店餐饮替代了社会高端餐饮。”
2010年,开元签了12个托管合同,计划未来以每年签5~6个的速度发展。相比国外品牌10%左右的费用提成,开元的托管费用在5%以下。
除了向托管模式转型,开元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少。例如,品牌战略,国际酒店集团往往有多个子品牌,喜达屋集团旗下有喜来登、福朋喜来登、威斯汀、艾美等。这些子品牌各自有清晰的定位,分别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元旗下有四星和五星两种酒店,名字相差无几,不太容易区分。据了解,开元还准备推出一家三星级酒店,很可能会叫做“开元商务酒店”,而这种策略很可能会让品牌远离高端、高档定位。
2010年,陈妙林辞去了集团总裁职务,请到金陵酒店管理公司总裁侯峰出任开元酒店集团副总经理。侯峰曾在希尔顿酒店多个部门任职。陈妙林希望结束个人痕迹过于明显的时代,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开元展示自己。陈妙林为自己寻找新方向,他计划和萧山另外两家企业联合投资60亿元,在海南兴建“三个度假酒店和两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一部分旅游房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