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变化太快。”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1月27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1月7日,由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台的《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高调亮相,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庞大的温州民资终于找到一条海外“泄洪通道”,并将其称为国家资本项目放松管制的“破冰”之举,不少经济界专家及投资人士对温州此次试点寄予厚望。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顺利发展下去。1月23日,温州外汇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暂缓”,原因是“由于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提出异议”。
可更具戏剧性的还在后面。1月25日,温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陈健公开表示,温州个人境外直投试点目前没有接到来自上级部门的正式通知,此前公布的试点方案并未暂停。
几日之内说法变来变去,而且消息都出自政府相关部门,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实际上是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温州市外经贸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周小平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表示,“准确地说,没有人叫停,只是国家外管局有异议,目前外管局也是在系统内进行沟通,但是绝对没有叫停项目。”
据周小平透露,不但没有叫停,而且乐清一家企业这几天正在积极地申请个人境外投资。但是考虑到目前上级部门的意见,所以市外经贸局劝其暂时将申请材料放一放再说。
随后,本报记者从乐清外经贸局的有关人员处得知,温州外经贸局局长已于28日到北京跟国家外汇局进行沟通,具体结果要等局长回来再说。
可见,试点并非如外界传言的那样“叫停”,只是暂缓,等相关手续进一步完善后,该项试点工作还是要继续的。
周德文告诉记者,从《试点方案》公布到暂缓,一直受到温州企业的关注,每天他都能接到十几个关于此事的咨询电话,这说明温州民间资本投资冲动还是比较强烈的。据周德文统计,温州目前的民间资本已经累积到8000亿至1万亿元。而如此巨大的资本,必然不断寻找投资渠道。而温州资本经过地下渠道流到海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此次试点就是想把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合法化,从地下变成阳光,也可以阻击海外热钱的流入。
同时,周德文对该事态下一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方案最后一定会被推出。
“叫停”风波始末
周小平万万没有想到,新年伊始自己会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焦点,而这一切都源自1月7日温州市外经贸局网站上挂出的一条信息。
1月7日,温州市外经贸局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公布了《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该方案一经实施,则意味着温州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允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城市。
由于公布当天正值周五,因此除了温州本地的《温州都市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之外,许多财经专业类报纸大都错过了这则消息,直至1月10日,该消息才在网上被广泛关注,一时间国内外媒体纷纷跟进,一批批的记者拥入温州。
作为该方案主要参与执行部门的负责人,周小平代表温州市政府接受了众多媒体的采访。据悉,浙江省领导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对这个《试点方案》十分赞赏,充分肯定了温州的做法。
同样成为媒体红人的还有周德文。“几乎在第一时间,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几家境外媒体纷纷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询问此事。”周德文说。
让温州市政府始料未及的是,该《试点方案》在国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境外媒体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也是日后该方案半路夭折的原因之一。“本想悄悄进行,不想却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周小平说。
本报记者自商务部获悉,该《试点方案》公布不到一周的时间,商务部相关部门就已经就此事约谈温州市外经贸局负责人。周小平对此进行解释说,约谈局领导主要是考虑商务部领导想详细了解温州的做法,并无别的意思。
“温州作为浙江省政府批准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省外汇管理局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已经批复同意试点方案,不存在任何违规操作的问题。”周小平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