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包括周小平在内的整个温州外经贸局均认为,此事已经板上钉钉,但随后事件的发展却急转直下。
1月24日,《温州晚报》报道称,温州市外汇监管机构负责人表示,“接到上级通知了,由于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目前还在沟通。在未获得上级支持前,试点暂缓。”
试点被“叫停”?传言四起。
“试点没有停止,我们正在等待投资者的第一单申报。”当天针对“暂停”传言,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苏向青语气明确地告诉记者,此事没收到任何叫停的文件,试点将继续执行。于是,1月25日,《温州日报》正式“辟谣”。
24小时内,温州两家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做出了完全相对的报道,而且消息都出自温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孰是孰非,让人看不明白。
地方与中央的不同考量
周小平向本报澄清,绝对没有叫停。
之所以会出现一天之内两部门口径不一致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在试点方案出台之前,外汇管理系统的确鲜有参与,主要是由温州市外经贸局和金融办在对此事进行推进。
由于外汇管理系统实行的是垂直式的行政管理,温州外管局从属于中央层级的外管部门。而温州的这一试点前期主要是在地方政府层面操作,获得的只是浙江省政府的许可,国家外管局的态度尚不明朗,并有可能提出异议。
外经贸局曾公开表示,《试点方案》不但得到了省外汇管理局的同意,而且也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授意,所以才将其挂在了政府网站上。
“之所以目前暂停,只不过需要沟通,有来有去,并非外界报道的那样"被国家外管局叫停"。”周小平说。
据了解,温州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高调见报后,国家外汇管理局曾打电话到浙江和温州的外汇管理局,要求温州方面低调处理此事。为保险起见,浙江方面决定冷处理此事,因此试点工作暂时搁置。
周德文向本报表示,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行,为踌躇徘徊的民间资本的投资市场开拓提供了空间,有利于疏导“漂移不定”的海量资本。因此周德文认为,“政策既然出台了,就没有必要叫停。”
但外汇管理局考虑的却是另外一方面。
在外管局看来,该《试点方案》最后有可能会成为热钱的涌入渠道。分析人士表示,从防范热钱的角度看,温州试点个人境外直投,在放宽个人持汇的同时无疑也放宽了外汇流入的限度,若热钱以这种“合法”的渠道,以对外投资盈利的方式流入国内,很可能使得本来就不断增加的外储更为庞大,从而更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一单继续等待
本报记者1月28日赴温州采访时,恰巧一家企业正在积极申请个人境外投资。
不过温州市外经贸局给出的答复是,希望材料暂时先放在乐清,不用交到市局。乐清外经贸局的有关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从温州外经贸局得知,温州外经贸局局长28日已经到北京跟国家外汇局沟通去了,具体结果要等局长回来再说。
随后本报记者辗转联系到该企业负责人阮海丰。他无奈地对本报记者说:“现在我觉得很迷惑。”
周小平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电话咨询的人很多,有20-30来家,总体来说温州还是比较理性的,另外境外投资项目也比较少,大家都不希望盲目投资。
周小平认为,对于对外投资出现不同意见也是好事,可以给予方案充分补充,让试点工作更加完善。“我们目前得到的反馈消息是温州人认为政策的空间太小、太少了,而且限制太多,很多人不是很感兴趣。”不过他个人认为,既然方向是对的,就一定要搞下去,改革势必需要魄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