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改变都有哪些?
在今天日益重视自主创新的中国,谈创新其实已经不再是技术、科研、发明,然后产学研结合这些概念了。谈这些概念的很多人,完全忽视了一个问题,即一个产品构思的第一天就一定要融合技术、用户和商业模式三者,而每一个公司的每一个产品背后的灵魂人物──扮演着将三者融合角色的就是产品经理。所以我在谷歌时候,我的老板经常说一句话“未来我退休了,我不知道继承人是谁,但是一定是一个产品经理”。
互联网的产品跟过去的产品──软件时代、硬件时代的产品有什么差别?
一个巨大的差别就是开发成本在过去5年内达到了一个历史新低。在5年或者是10年前,做一个产品,VC投资往往是上百万、几百万美元,但是现在10万美元、甚至几万美元就可以开始做一个新的产品。当然在创投是这样,大公司内部也是一样。
开发成本为什么会达到历史新低呢?
三个理由:1.开源软件;2.云计算平台,帮你节省了带宽和服务器的租赁;3.网络商店,让你的市场营销和售卖环节能够做得更顺、更快、更容易。当然还有支付等其他理由,都让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做出一个产品,所以这也代表了产品经理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产品经理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很多人误认为产品经理是define features,prioritize features (定义功能,排序功能优先级),把一个产品做出来,推出去其实不是的。产品经理是overall and ongoing success of a product,就是推出这个产品,然后运营这个产品,其实运营往往要比推出更重要,而且是在整个产品周期里面。
我归纳了9点来谈互联网的产品精神:
第一,关注用户。真正把用户利益放在股东的利益或者公司利润之前。同时,用户的痛点一定可以成为产品的一个契机,比如我们看到用户的痛点,觉得手机的流量有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可以想我们是不是能够帮助用户减少流量,这个时候就可以有UC浏览器这样的产品。或者是有用户不理解某种状况被扣费,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手机安全的机会。关注用户是产品精神非常核心的一点。
第二,数据导向。我们希望能够非常快地推出一个产品,能够去尝试,这个跟过去的产品理念不太一样。不是说要研发,一年两年然后做10个、20个功能,然后把产品推出去,而是要把一个非常简单的基础产品推出去,然后把它当作一个研究的基础,然后看用户怎么用这个产品,比如一半用户用A版,一半用户用B版。
第三,快速迭代。Launch and iterate (发布并迭代),与之对应的有一个比喻:以前我们常说“ready,aim,shoot”,就是准备好了,瞄准,然后发射,但是实际上在互联网的微创新时代,更多的是“ready,shoot,aim”,准备好了,先发射,然后再调整,这里的aim不是说在瞄准,也就是说当你有一个靶的时候,先丢出来一个小测试飞盘,看看它要打到什么地方,然后往右偏差了,我再射再调整,所以变成了一个“迭代过程”。第一次射出去的时候也不能射得太歪,到底第一次发射要打得多准呢?有一个简单的概念叫做MVPMinimally Valuable Product,就是这个产品是应该有价值的,但是是一个微小化的价值。价值低,但是低到还是有价值的程度,用户愿意用,可能不会特别爱它,不会建立感情,但是他会给你足够的轨迹,让你来知道怎么能把功能越做越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