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治乱象
在以往大多数针对互联网侵权的案件中,基本都以民事纠纷立案,以经济赔偿而告终。尽管也出现过如“番茄花园案”等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但相对而言仅为少数。而此次《意见》的出台,专门针对侵权刑事认定的内容作出明确规范,对于缓解互联网侵权泛滥的现状或有积极意义。
“之前一些刑事判罚的案例,主要是个人的侵权,其实危害更大的是企业侵权。”刘兴亮告诉《法人》记者,对于上了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法院判决其赔偿几十万或是几百万,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诉讼层面来看,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于网络举证的难度非常大,网络侵权民事诉讼的操作难度不小。与民事案件不同,刑事案件一般是由国家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其调查取证权利非常大,降低了权利人调查取证的难度,更加有利于权利的维护。
从执行层面上看,民事诉讼仅仅涉及民事法律责任问题,而在刑事案件中,对于直接责任人员或者主管人员,可能被判处刑罚,其震慑力是非常大的。
“乱世用重典,在当前互联网侵权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刑事程序的引入有其必要性。”于国富律师表示。
针对互联网侵权的刑事责任定罪标准的明确,主要是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来,以明正典刑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要部门执行得力、互联网企业申张权益到位,全力打击侵权行为,并且规范自己的行为,还是会对互联网侵权的扩大和蔓延起到遏制效果的。
不过于国富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刑事追责是法律责任的最高层次,在其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刑的使用,毫无疑问更有利于震慑侵权行为,但正因为此,在其具体操作时应该审慎,避免出现滥用法律的情况。
“另一方面,希望这次《意见》的出台并不是‘一阵风’式的‘网络严打’,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都应该将其常态化、制度化,这才能保证网络环境的长治久安。”于国富说。
网游产业的光明?
不久前,南京的一对夫妇因非法使用网络游戏外挂代人练级牟利,被南京市某区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300万元罚金。这起案件被认为是目前针对网游外挂行为最重的判罚之一。
而在《意见》中,也首次针对网游产业中“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作出明确规范。业内人士认为,这对网游产业来说是一大利好。
“在私服、外挂等非官方产品或者服务的运营过程中,不仅将官方游戏的人气分流,还有可能给官方游戏带来负面评价,甚至挫伤合法游戏开发者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导致全行业减缓研发投入,陷入互相抄袭、避谈创新的恶性环境。”于国富对《法人》记者表示,这样的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将可能毁掉整个行业。
一位网游产业分析师也认为,互联网侵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顽疾,其中尤以游戏产业为甚,因为对游戏产品的抄袭行为更多的集中在游戏模式和风格设定等创意层面上,而非直接盗版软件,或修改游戏源代码,使得界定更难,维权更加不易。
“多年以来,无论是重金悬赏还是重拳打击,在游戏厂商和外挂、私服的争斗中,游戏厂商一直处在下风,外挂和私服越打越多已经是游戏业界人所共知的‘秘密’。”该分析师对《法人》记者表示,在国内死亡的众多游戏中,有一半以上就是因为外挂和私服的泛滥。
不过他同时认为,尽管刑事追责的示范效果很明显,但“外挂”是一个极其暴利的黑色行业,涉及人数众多,且要查获这一行为非常之难,刑事追责也许很难真正解决多少问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