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统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信用先行
整合团的组织协调优势、国开行的规划与机制建设优势、专业担保公司的增信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级。贷款时信用不足的企业首先进入团属信用协会进行信用培育。一是按照“地域集中、行业集中、业务关联”的原则对会员企业分类,充分运用同行业、同区域企业“抱团”产生的平辈压力;二是建立贷款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发放与还本付息、团组织表彰与批评等公示制度,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三是邀请专家或组织交流,对会员提供技术、信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服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用能力建设。对经过培育符合银行信用要求的企业,由担保公司提供统一担保。“团、银、保、企”有效沟通紧密结合,为中小企业融资所遇到的信用难题找到了组织支点和实践突破口。
重在为民规范操作,降低成本,利于推广
建立完善的批发化、标准化小额贷款产品模式,便于大范围快速复制推广。一是流程设计时,在明确分工、加强协作、防控风险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尽可能简化;二是具体操作时,坚持批量操作(每批约10~20家企业),实现零售业务“批发化”;三是资金结算时,统一选择结算代理银行,明晰贷款资金发放与支付的结算代理要求,提高效率和质量;四是沟通协调时,确立“河南省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作为专门统筹协调机构,密切“团、银、保、企”沟通联系,合力推动业务顺畅进行。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银行和担保机构的操作成本,既降低了企业的违约风险,又给银行、担保机构、企业三方均预留了收益的空间,实现银、保、企多方共赢。
“河南省青年助业贷款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共青团中央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总行陈元董事长做出批示给予肯定,并派出专题调研组来豫就该工程进行调研总结,认可该模式操作规范简单、可复制性强、受惠面广、风险管控措施合理有效,并拟将此模式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河南模式”在全系统推广。在河南省范围内,预计2011年,通过该工程贷款发放和贷款余额均可突破10亿元,带动就业60000余人,惠及青年超过30000人。担保增信联盟成员达15家(注册资本合计约16亿元),推动400余家中小企业完成团组织建设。
河南省青年助业贷款工程
“河南省青年助业贷款工程”依托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运用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规划与信用先行的社会化融资理念,推行“114合作模式”,即1组风险防范措施,1套激励约束机制,4个平台。重点面向青年创业企业,探索单笔额度300万元以下的批发化、标准化的小额贷款模式,破解青年创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