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溢出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财政投资大体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投资公共物品,比如,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等,由于这类物品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市场供给往往不足;第二类是投资自然垄断行业,比如,电信、石化、能源等行业,由于这类行业具有规模经济,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投资可能缺乏效率;第三类是直接投资各类工商业,比如,汽车、建筑、机械等行业,财政投资这类行业主要是为了对宏观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的财政投资大多集中在前两类,而第三类投资在财政投资中占的比重则不断下降。
这3类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都有影响,但效果是不尽相同的。财政对公共物品的投资,与私人投资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这类财政投资的增加会拉动私人投资的增长。特别是财政对“铁、公、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会为私人投资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为充盈的收益预期。而财政对改善民生领域的投资可以不断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民众的需求会随之大大增加,也为私人投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财政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投资同样与私人投资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类财政投资的增加也会拉动私人投资的增长。自然垄断行业要求庞大的先期固定资本投资,单纯依靠私人会存在投资不足,因此无法实现规模经济,造成这类投资的产出成本较高。而私人投资往往有对自然垄断行业产出的巨大需求,因此财政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投资可以降低私人投资的成本,从而拉动私人投资增长。此外,前两类投资还对其他多类投资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拉动私人投资的增长。与前两类投资不同,财政投资直接进入某些特定行业,显然会增加该行业内部的竞争,会挤出行业内的一部分投资;因此财政直接投资各类工商业与私人投资有较强的竞争性,会使私人投资减少。
财政投资本k文k来k源k于k创k业k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分析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1994年双汇制并轨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即使在区域甚至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期间,中国经济也能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期间,投资发挥了重大作用,1994-2009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44.3%。这里重点分析,这段时期内,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代表投资总量,其中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投资视为财政投资,其他投资视为私人投资。图1显示,私人投资在总投资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所占比重超过9成;而财政投资所占比重仅不足1成。
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实际财政投资和实际私人投资;选取1993年为基期,设基期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0。相对于实际私人投资而言,实际财政投资的规模过小,为了更好观察二者的变化趋势,在图2中,将实际财政投资的单位设定为亿元,而将实际私人投资的单位设定为10亿元。图2显示,实际财政投资与实际私人投资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我国的实际财政投资和实际私人投资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当我国增加实际财政投资时,会挤入实际私人投资。
结论与政策建议本k文k来k源k于k创k业k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根据以上分析,虽然我国的财政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不高,但与私人投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财政投资增加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动私人投资的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此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民众更加节俭,较高的储蓄也需要较高的投资来吸收。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过程中,我国应该继续重视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实现投资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在财政投资方面,我国应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把改善民生作为投资重点。经过此次次贷危机,欧美国家经济都受到了重创,进口能力受到了很大抑制;更有一些国家希望转变长期以来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恶化的状况,提出要增加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未来的出口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需要增加内部的消费能力。而在主观上,经过了一段时间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我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也需要通过扩大消费、提振内需来改善经济结构,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加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加大在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加民众的实际收入,从而大大刺激中国的消费。而民众消费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则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给私人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为丰厚的回报。财政投资与私人投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对待私人投资方面,我国应切实保护私人投资的各项合法权益,在有关框架下进一步放开私人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充分鼓励其发展。从短期看,我国为了应对此次次贷危机,实施了空前的刺激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复苏力度的不断增强,刺激的效应和力度都将会不断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投资的增速会相应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政府要通过激发私人投资,让其接过投资接力棒,从而保证中国经济复苏的持续性,避免出现二次探底。从长期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因此,过多依靠政府通过财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应该充分重视并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内部的自发投资动力,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全面启动私人投资。实践证明,私人投资的壮大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提升产业结构、平衡区域发展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此基础上,财政投资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结构,将重点放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私人投资与财政投资各司其责,减小竞争,将为我国不断提高经济建设效率做出更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