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沃尔玛中国区总部以3封邮件的方式发备忘录内部通告,沃尔玛中国区首席营运官罗世诚、高级营运总监向国荣及首席财务官罗睿澜3位高管辞职。
据媒体报道,这3位高管都是因为业绩问题而“被辞职”的。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到阿里巴巴的“供应商诚信门”,再到目前的沃尔玛高管“被辞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一连串的职业经理栽倒在业绩上。
都是业绩惹的祸
据知情人士透露,沃尔玛3高管“被辞职”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沃尔玛认为这些高管在诚信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问题指向2011年春节沃尔玛43亿元人民币购物卡销售数据存在虚报一事。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来过高的考核目标可能是导致沃尔玛高管出现销售数据作假问题的真正原因。“每个节庆日都有购物卡销售指标,完成任务有奖金。2011年春节的指标是43亿元人民币,这个金额很大,相关部门可能为了达到考核指标、拿到奖金,在销售数据上作假”。
“现在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沃尔玛内部人士说,刚收到的消息是,因为沃尔玛中国今年的销售业绩欠佳,一直没有完成预算,第二季度美国国际部要求中国必须节省出200多万美元费用。现在,沃尔玛中国已经取消了不必要的差旅及大型活动等。
事实上,几个月前,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供应商欺诈门”事件也是业绩惹的祸。
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承认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名及1107名签约的“中国供应商”涉及诈骗全球买家。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承认,这次供应商诈骗事件涉及的“中国供应商”,分别占2009年和2010年“中国供应商”会员总数约1.1%及0.8%,涉嫌欺诈的会员主要以极具吸引力的价钱、较低供货量提供海外市场高需求的电子产品,且付款方式相对不安全。绝大部分涉案的账户均为特意设立以作诈骗全球买家之用,每宗诈骗个案涉及受骗买家的付款金额平均少于1200美元。
为何会有2000多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进入阿里巴巴平台?阿里巴巴集团CFO蔡崇信公开解释,2008年底,阿里巴巴推出了入门级会员服务“中国供应商”“出口通版”,由于降低服务价格,使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佣金而放松了入门标准。
有分析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阿里巴巴上市后,承受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在阿里集团,很多员工认为B2B与其他业务的氛围不太一样,B2B公司过度倚重KPI(关键业绩指标)的考核。由于长期在一种高压力、纯销售文化的企业中工作,一个季度KPI不达标就可能被淘汰或是降级,员工的收入也与销售业绩紧密挂钩。这次引咎辞职的CEO卫哲曾在离职前称:“数字不代表什么,如果不能以客户利益为先,一切为零。”但事实上,他作为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长期以来都回旋在价值观和业绩如何平衡的问题中。
强势的业绩指标
“其实在诸葛亮接受周瑜3天造10万支箭的任务时,他未必已经对草船借箭的方案胸有成竹,但是他必须接受这个任务。因为如果他接受了,还可以当3天的‘CEO’,事情就有可能出现转机;如果他不接受,就只有立马下课这一种结局。”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史宪文的这番分析,说明许多职业经理人在面对过高业绩指标时的心态和选择。
和强势的业绩指标相比,职业经理人是一个绝对的弱势群体。
面对企业制定的业绩指标,职业经理人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离开,通常情况下企业在业绩指标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