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与各种新型媒体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真正走进书店购买图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网购、电子书,甚至打开手机就能阅读的小说,当今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是阅读的幸事,还是文化的悲哀?近日,“实体书店唱衰,我们进入低智商社会?”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在边城乌鲁木齐,各种新潮媒体的普及一点也不亚于内地,各大书店也同样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新疆都市报记者从国内各大网站上发现,近十年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中小书店纷纷倒闭,县城新华书店只能靠卖教材教辅维持一方天地,有论者指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只重浅阅读、轻阅读的低智商社会。但还有一些人指出,阅读率的下降,很可能是阅读的行为方式分散所致,阅读率并不代表一切。
文/新疆都市报记者 巩亮亮
A 读者:来自网络书店的诱惑
读者买书最关心的莫过于“最低打几折”,深谙读者心理的各大书店纷纷打出折扣,然后在书店抄书名再到网上订购的读者却是常事。新疆都市报记者采访了一名在首府阳光书城看书的年轻人,他表示,还是喜欢看纸质读物,因为纸质读物易保存、对视力危害小,但现在图书贵,买多了经济压力大。而且自己需要的书在书店里经常买不到,选择网购比较实惠、快捷。
面对网络书店大幅度的降价,很多传统书店感到了压力。日前,当当网推出的“3万种图书3.9折销售”更是引发了不少争议,有言论认为这已经是赔钱在进行价格战,这种价格战会让已经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生存更加艰难,甚至会加速实体书店的消亡。
然而,有限的阅读时间仍呈现出快餐化、流行化、低俗化、娱乐化、养生实用化等趋势,街头书报亭里花里胡哨的各种杂志则呈现着视觉的浮嚣。一名初中生告诉新疆都市报记者,平时因为学习紧张,没时间看课外书。在空闲时间,许多同学沉迷于网络玄幻类小说。整体性的浅阅读状态已成为社会常态,“明星私密”尤其抢人眼球。
很多读者坦言,对于有特色的书店一直都很钟情,但是买书现在更多的是选择网络书店,因为价钱比较便宜。
B 新华书店:困境待突破
在老一辈眼里,“新华书店”就是书店的代名词。然而,在图书发行主体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有60多年历史的新华书店已风光不再,顾客流失、设施老化、人才短缺、管理落后……新华书店面临着窘迫的困境。
新疆都市报记者从南门新华书店了解到,作为一家综合性书店,其图书种类可谓琳琅满目。南门新华书店负责人郭晓亮表示,新华书店的图书种类一直很齐全,近些年工具类、生活类、流行类等书籍非常热销,生活类图书尤其是养生、保健类书籍成为畅销书籍,并没有出现类似民营书店的问题。
在郭晓亮看来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中国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尚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依靠这两把“宝剑”,新华书店在市场上仍很活跃。然而,随着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
2011年6月1日开始,新疆各级公立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而免费之后,是不是会对实体书店带来冲击呢?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厉力告诉新疆都市报记者,此次免费开放读者们表现的很淡定,一方面是由于对图书馆多年来公益性服务的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是宣传面还不够广。在他看来,图书馆里的每个读者都可以公平获得知识资源,“零门槛”开放正是保障社会文化公平的体现。至于对实体书店的影响,厉力表示自己对这个还没有关注。
实体书店是广大读者接触图书的窗口,不能把它当作一般商品,而应该看作文化产品。在对于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做好心理准备以外,独立书店的经营者们也对自身的问题做了检讨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传统书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如何坚守与创新,是一个值得深思与研究的命题。阅读不死,但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书店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