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资源个人占有的现象,不少人容易联想到信任、道德甚至良心问题。美国兰德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弗朗西斯·福山是研究信任问题的著名学者,他提出了“信任半径”的概念,即一个人愿意对周围人信任的最大范围。福山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和意大利南部,信任往往局限于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因此企业很难做大。而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信任半径比较大,进而有助于大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这些大公司靠专业管理人员而非家族关系进行管理。
很多人都知道100年前美国工程师泰勒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被定位为管理学形成的里程碑,泰勒管理体系中很著名的措施是标准化、工作流程,借助标准化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人的手艺和经验被融入工作流程中,被显性化了,可以为其他人学习和仿效。
其实,很多企业采取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也是在无形中把个人的智慧融入事业的发展中。有些管理咨询师甚至建议让企业的核心员工带2~3个徒弟,让Cye.com.cn核心员工当“博士生导师”,产生荣誉感,既留住核心员工又能把核心员工的独特知识技能转移出去。表面上看这是小技巧,仔细分析也是机制在起作用:科学的业务管理机制,鼓励团队工作方式;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如:股票期权、利润分享等,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采用流程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等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将个人资源转化为企业资源
有些时候,资源是否被个人占有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会造成裂变并对成长构成威胁。比如:在企业模式不易被复制的情况下,即使资源个人占有也不会有很大威胁。一般来说,投资少、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容易被复制,业务的开展主要依靠个人智慧和经验的情况下,资源容易被个人占有。
依靠个人智慧和经验开展业务的例子很多,咨询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可以算是这方面的典型。咨询公司要依靠有能力的咨询师,风险投资公司靠风险投资家的眼光和判断。那么,这样的企业为什么能做大?细心观察容易发现:许多咨询公司经常鼓励咨询师写咨询报告甚至出版书籍,这样做会使资源拥有者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将成功的经验转化为咨询工具和方法,因此而规范公司的咨询工作流程。逐渐地,个人拥有的资源也就被成功转化成企业的资源。
当然,防范资源被个人占有而导致流失,本质不是担心组织成员能力的提高,而是防范占有了资源后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据了解,联想投资公司曾鼓励企业分析师把分析报告上传到内部网络上,并根据被阅读的次数考核其业绩。而委员会召开的投资决策会对内开放,非委员也可以旁听,感受委员会的决策分析和过程。实际上,这也是在Cye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和转播,设法把隐性知识显性化。类似的还有麦肯锡公司鼓励咨询师出书、写作,分享经验。还有不少企业定期出版内刊,鼓励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在上面分享心得,同样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