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2年的20年间,汇率由36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约8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4倍,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8:1升值到2:1,有多少中国企业可以生存?”
6月26日,中欧-成为2011年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邀请,日本知名管理学者大前研一如此设问开篇,呼吁在场的中国企业家要创新,攀爬产业链的高端,而不要沉迷于挣快钱。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在经济上开始称雄世界,当美国产品面对日本产品节节败退时,被称为“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打破了西方关于日式管理的种种神话,独具一格地提出了日本的战略思想艺术,他的《战略家的思想》一书由此而成为经典。
他的战略思想,跳出了西方熟悉的数量经济学分析模式,以最简洁的顾客、公司和竞争者三者关系作为战略框架,强调战略中的直觉和洞见,揭示了日本企业战略的独特性。
他还是管理时尚的追逐者和制造者,在专业主义、M型社会、全球化、知识经济等方面有着大量著述,在不同的时代热点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全球商业管理界掀起过一阵阵大前旋风。
演讲过后,就创新和老龄化的话题,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无论演讲或接受采访,大前研一没有太多学术化语言,更喜欢举实用的例子。“指导创新,要给出实实在在的例子”,这是他传授年轻人创新心得的法门。
创新动能
《21世纪》:最近10年,苹果公司的辉煌与索尼、东芝的平淡无奇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多人感觉日本企业现在的创新能力不如以前了,为什么?
大前研一:创新的动力,我认为首先要归功于个人。苹果公司今日的成功,能创造这么巨大的革新,首要应归功于史蒂夫·乔布斯。不是所有美国公司都有创新精神,是乔布斯给苹果带来了创新。当初,他离开苹果的时候,苹果笔记本业务做得并不好,等他回来,想出这些创意,苹果才重新起死回生。
除了人的问题,还有时机的配合。如果乔布斯在20年前推出iPod或者iPhone,肯定卖不出去。苹果的成功,正好是人和时机匹配得好,两者结合了起来,并不是说,美国公司整体就比日本企业有创新精神。
其实,日本公司依然在创新的,比如日本手机领域的创新就非常多,能够结合钱包、车票和游戏的功能,可惜它太根植于日本的本土文化,这些设计都不能出口,诺基亚、中国移动等很多公司都曾想照搬类似做法,但发现并不适合在别国推广。另外,在日本餐饮业,“米其林三星”餐厅也有很多创新做法。
《21世纪》:倡导创新精神固然重要,此后又应该如何使之落地?
大前研一:中国政府一直在讲创新的重要性,这值得赞扬,但是,嘴巴上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远没有想出一个好点子、好创意来得有价值。
我觉得,真正学习创新的唯一方式,就是举出各种各样创意、各种创新的例子,我刚在演讲中就说了很多例子。比如,每天你都可以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改变自己的生活,像电脑、照明、钱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可以思考创新的例子。创新的目的就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享受。中国政府今天谈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很遗憾,没有给年轻人提供很多实际案例,让他们喝到创新的“果汁”。
我个人比较喜欢帮助年轻人,方法就是给出很多具体例子和点子。我给你个启发,下一代大的创新会发生在电视机和整个起居室的布置,你回去可以想想怎么做创新,下次我来检查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