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搜索领域确定王者地位之后,百度在全面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的道路上从未停止探索和前行。
李彦宏于2009年8月18日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首度提出的“框计算”全新技术概念,指出: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这种高度智能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以及“最简单可依赖”的信息交互实现机制与过程,被百度称之为“框计算(BoxComputing)”。我们再来深入了解“框计算”对于用户需求的实现过程:
首先,用户的任意一个需求被提交到“框”里。
然后,“框计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需求分析,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分析和海量计算,将用户的需求分发给“框计算”后台单个或多个对应的数据/应用所响应。
第三,“框计算”背后的资源平台是开放的,“框计算”平台提供了大量即插即用的接口,各种数据和应用可以主动与“框计算”平台对接,使自己有机会来响应“框”所收集到的需求。
最后,用户“即搜即得、即搜即用”地获得精准、可靠、稳定的信息或应用需求结果。
基于“框计算”的技术和服务理念,百度接着推出了“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分享暨对接平台。通过该平台,广大站长可以提交结构化的数据或资源,并在搜索结果中直接展现,百度借此推动互联网的优秀数据资源与用户需求对接,为用户实现“即搜即得”简单可依赖的便捷信息服务。现在,像天气预报、北京时间、列车航班、彩票开奖等公共生活信息,电视、电影、漫画、综艺、星座等娱乐休闲信息,奥运会、世界杯、全球五大足球赛事、亚运会等体育赛事信息,重大时事热点焦点,常用软件下载,以及教育、医疗、饮食等信息查询,都已通过百度数据开放平台成功上线,并受到广大用户和合作者的好评。随着用户需求逐渐增加对互联网应用的查询检索,2010年,百度又推出了“框计算”理念的另一大重要实践——“应用开放平台”,通过与广大优质应用开发者或版权运营者开放对接合作,为用户实现“即搜即用”——便捷的在线应用服务。目前,包括在线视听、在线杀毒、在线小游戏等部分应用已通过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正式上线。
通过传统所说的搜索框,百度对互联网用户的海量需求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包括许多后端的技术,如自然语言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等。分析之后,就可以把用户的需求分发到那些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是某个网站、某个信息内容、某种传统服务,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在线应用。在百度PM(产品经理)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你有多高的技术、多专业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用户肚子里的蛔虫,能清楚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正如《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此书中所讲到的“用户需求决定一切”,这是Robin(李彦宏英文名)亲自为百度定下的最高行动纲领。“道”有很多含义,道是阴阳,是过程,是本源,是规律,是法则。说到底,道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顺应道,则和谐发展;违反道,则坎坷失败。在IT和互联网领域,“道”其实一直很简单,每天都在被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提起,这就是“用户需求”。盖茨得道较早,Windows桌面系统大行天下;乔布斯是悟道奇人,AppleII、iPod、iPhone、iPad颠覆性引领用户需求,但凡好的互联网公司,无一不具备精准的用户需求把握能力。李彦宏显然也深谙互联网“道”之真谛,早在其2000年从美归国创立百度时,“一切创新与研发均以用户需求为基准”,便已经成为这家企业的行动准则,从后来的“框计算”、“数据开放平台”再到“应用开发平台”,一直贯彻至今。
无数历史说明,在顺应“用户需求”这一时势下,有实力者和能坚持者往往才能笑到最后。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