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午12点,福州市鼓楼区的永辉超市屏西店。除了门前有一条极窄的河,当地人谓之“风水好”、聚财,这家超市的外观和其他超市并无不同。
走到里面,超市面积约1000平米,里面的陈设亦和同行大同小异。唯一特殊的地方在于,这家超市的人看起来有点多。在蔬菜肉类水果区,差不多每一种菜前面都有人驻足,其他区域人少些,收银台前排了十来人。
这家超市附近并没有大学,只是一些普通居民小区。这家店的客流量并不只是这此刻大,而是一直都大。故而2008年,其营业收入就超过了6000万。
一招“生鲜” 吃遍福州
它的前身是“福州屏西生鲜超市”。2000年,永辉超市(601933.SH)董事长张轩松和总经理张轩宁兄弟成立了这家店,并以生鲜作为主打。在永辉超市的字典里,生鲜分为蔬菜、水果、肉禽、活鲜、冰鲜和干货六类。其时,生鲜区占了它一半面积,它取代了农贸市场的功能,也像其他超市一样卖各种快消品。
张氏兄弟的“生鲜超市”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一家家永辉超市在福州市内冒出来。与此同时,他们摸索出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生鲜的自营和直采。所谓自营,即上述生鲜产品,永辉超市基本都是向供应商买断;直采即永辉超市是和直接生产或养殖上述产品的农户去做贸易,跳过了所有中间商或是批发商。
而业内的主流模式,尤其在生鲜领域,超市向批发商采购,采购方式不是买断而是联营,即超市按照营业额收取一定的扣点,而如果有什么损耗,比如苹果坏了或鱼死了,损失由供应商承担。
到2003年底,永辉超市在福州开了15家店。后来开的店,营业面积变大,3000平米、5000平米、1万平米。由于生鲜的品类不能像快消品一样,增加不同品牌就可以无穷扩大。生鲜区的面积缩减至一个店的1/3甚至更小。但时至今日,永辉超市的销售收入中,超过一半仍为生鲜贡献。
这段时间里,永辉超市在福州肆意生长;它的同行们在其他省份攻城略地。此时,很难评判各自的模式孰优孰劣 永辉超市的买断和直采,带来了采购价比同行低的同时,必须自己承担损耗;跟农户很多都是现金交易,相当于放弃了占用供应商货款的便利。
“疯子永辉”在重庆站稳脚跟
2004年春天,永辉超市在福州初具规模,创业团队开始考虑,下一步出去扩张。当时大家讨论出两条路:福州为主,在福建全面铺开;福建可以渐进发展,更应该优先跨省扩张。
张轩松坚持第二种,并在这一年前后先后去了北京、成都和重庆等地考察。他的考虑是,去市场容量大又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他去北京时住在
福建驻京办,看着偌大的“皇城”,他心里很是没底;相反到重庆时,他几乎确定了就是这个城市 此时的重庆到处开工,尘土飞扬,但又不及福州发达,张轩松觉得他能掌控局面。
张轩松并没花多少力气,就说服了团队同意这一决定。理由是“如果我们在重庆亏损,那会影响到福州大本营吗?”大家的答案很一致:不会。于是,去重庆开店!
永辉超市在重庆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拿不到好的店面。最终拿到的观音桥店,在地下二层。它斜对面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处则是一家在地面一层的家乐福。另外一边则是重庆零售业的老大 重庆百货旗下的超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