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难题持续了两年:永辉超市在重庆最开始的5家店,有3家店在地下一层或二层。
签好店面后,生鲜事业部的人先行。今任生鲜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的林建华,当时也是赴山城的人之一,那时他在全国走南闯北采购生鲜货品,能适应重庆的食物和气候。其他同去的人都不行,全都生病了。
2004年10月,观音桥正式开业。开业之初,当地一些人看到永辉超市在这样不理想的地方,做起了面积超过5000平米的卖场,给出了“疯子永辉”的绰号。但度过最初的艰难后,这家店活下来了。2007年,观音桥店的营业收入过亿元。
永辉超市在重庆的扩张很谨慎。2004年就开了这么一个店,2005年开了2个,2006年又只开1个。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摸索重庆人的饮食习惯,了解后再采购在重庆最适销的产品。
林建华细数起重庆人的饮食习惯:“重庆人都吃花椒,一个三口之家,平均一个月要吃掉2斤花椒。花椒别人卖二十七八块,我们就卖十多块一斤,很多人来永辉超市一次性买5斤10斤花椒,这就带动了其他商品的销售。重庆人很喜欢南瓜,这里一个大店一天能卖掉十几吨南瓜,比福州所有店一个月的量还多。”
随后两年,永辉超市加快了在重庆开店的节奏。2008年,它已经跻身重庆零售业三强。那两年间,永辉超市也在福建省其他城市慢慢开店,2008年年底,公司总营业收入为56亿。
全国版图初现
2008年末,永辉超市在重庆已经站稳脚跟,这一回摆在创业团队面前的选择是:成都或者北京。张轩松延续了上一次选重庆的逻辑,他认为重庆扩张到成都,跟从福州扩张到厦门、泉州类似,而他需要一个新区域,也是竞争更激烈的区域,来弄明白一回事 永辉是只能在福建和重庆成功,还是在全国都受欢迎?
最开初依然是不理想的店面:六里桥店和鲁谷店。后者在四环以后,面积有1万多平米,空了两年都没人租。签约后先行的,不止是生鲜部门的人,还有专门的拓展部。以后永辉超市每签约一个新城市的门店,都会让拓展部去当地农贸市场调研,弄明白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再由生鲜采购按需采购。
鲁谷店于2009年6月成立,不摊销北京总部管理费用的话,当年就实现盈利。永辉超市一招生鲜吃透福建和重庆,这一招北京市民也受用。截止发稿时,永辉超市在北京已经开出10家门店,另有10家已签约的门店在筹建。
2010年永辉扩张到安徽省、贵阳市,2011年,天津、南京、郑州店和石家庄店先后开业。再下一步就是进军东北。
张轩松Cye坦承,开始有人说“永辉扩张太快太激进。”对此,他辩解:“其实我们扩张是很谨慎的。我在福建、重庆做到领先,才在北京扩张,一开始也就做两家店。现在北京也算站稳脚跟了,我已经有三个截然不同的区域做得不错,它们形成一个三角形,安徽、河南、河北在中间,可以说我很有把握做好。”
这两年飞速扩张,得益于去年末登陆A股,永辉超市净募资25亿多,其中约16亿用于开设新门店。这可以再撬动32亿银行融资,以平均开一个店花2000万计,这笔钱能新开240家门店。
上市后知名度上升,加上之前品牌的积累,永辉超市也开始跟万科、万达、龙湖等全国性地产商达成战略联盟,地产商在出租物业时,也会将永辉列入首选名单。这样,永辉超市可以批量拿到不错的店面,省掉一家店一家店谈的麻烦,还能降低门店选址的风险。永辉超市今年上半年签约32个门店,平均面积为1.3万平米。公司高层告诉记者:“这些门店,无论从面积还是位置,都比以前的更为理想。我们以后在新区域主要做大卖场(面积超过1万平米)业态。”
2010年,永辉超市的营业额是123亿,加上这一收入水平是在三个区域获得的,现在陆续有快消品供应商,将永辉超市列为全国供应商,这意味永辉超市会有越来越多的快消品拿的是全国采购价。
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是,2011年上半年,永辉营业收入为80亿,同比增长43%;营业利润2.70亿,同比增长95%。一个规模超百亿的企业,在上市后仍然能保持营业利润翻倍的增长,在A股可以说极为少见。
但张轩松认为,永辉目前只能说“全国扩张的趋势非常清晰,要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永辉是一个全国性的超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