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马云在利用淘宝集市养商城。
上面的分析我没有区分淘宝集市和商城,是因为两者的入口本质上是统一的,比如,淘宝集市上的展示广告大部分是商城用户的,而即便在淘宝集市上搜索商品,排在前面的仍然是商城。
两者之间只有偏向的差别,在分配资源上,马云会把绝大部分资源给商城,利用小卖家做垫背、再利用商城变现。而且淘宝商城的店铺数6万家,基本上控制在10万以内,所以生存环境也比集市要好得多。
但总体上,包含了商城和集市的大淘宝入口仍然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多分给商城,只会让集市商户更加难以存活,这是分饼的问题,不是把饼做大的问题。
所以,除了这一节我把商城单列出来讨论一下,其余的部分仍然把商城和淘宝合并起来做讨论。
4, 淘宝没有解决失业问题的能力。长期来看,网店至少80万人面临结构性失业。
一方面入口只能养20万店家,但是另一方面,加入的店家越多,对于淘宝卖入口资源越有利。所以这一对矛盾在淘宝上就演化成了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淘宝的管理者明知无法养活所有的卖家,仍然要吆喝着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以便抬高入口的价格。
这些宣传中充满了夸大其词和煽动力,使得加入淘宝已经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个宗教,甚至像传销一样,让新加入者认为遍地是宝,随便怎么都可以创业。
在2008年的高峰时期,马云甚至扮演起了帮助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教主。
但是,对于加入的人来说,却是丧失了大量的机会成本。选择创业的小卖家大都知道创业的艰难,熬夜不说,还要放弃其他的工作机会,甚至投入了不少财力,但最终却发现前途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光明。
到底淘宝能够解决失业问题吗?我们不妨做一个计算。
假设这600万商家中有100万是全职的,而淘宝最终只能满足20万卖家,那么意味着至少80万人在未来会加入结构性失业的行列。我还没有算每个卖家可能还有员工,如果算上,可能会超过80万很多。
所以,淘宝最终造成的是资源错配,而不是解决失业问题。
这里还有一个数据:一年前,淘宝的店铺似乎只有不到300万,如今已经到了600万。而实际上,在这一年里,淘宝的商业环境已经急剧恶化,恶化的商业环境竟然还有1倍的人来加盟,可见其宣传之成功。
当然,这其中的责任问题很多,除了淘宝的夸大宣传之外,还包括媒体的责任,媒体一直担任的是吹鼓手的角色,起到了放大的作用。还有卖家自己的责任,缺乏判断力是中国一窝蜂经济的死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