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淘宝卖家的法律困境。
淘宝卖家的弱势还由于中国的法律困境而变得更加弱势。
比如这次,淘宝认为自己的涨价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这是真的吗?
如果在正常的法律环境中,一个商户能做什么?他可以走法律程序控告淘宝,之前淘宝做的每一次虚假宣传都会成为证据,马云的每次演讲也难辞其咎,只要能够把淘宝虚假宣传和卖家的决策通过逻辑链条联系起来,淘宝败诉的可能性非常大,并且面临着高额的罚款。淘宝也有可能在面临众多的诉讼之前与卖家达成协议。
这里,还有一个短期合同和长期承诺的问题,表面上淘宝商城与卖家的合同是一年一签的,但是,用户如果能够证明淘宝以前的宣传中暗含着长期的承诺,那么马云将会为自己以前的每一次大话买单。
但是,在国内,司法救济的道路是不通的。因为如果商铺要起诉淘宝,必须到杭州去,但淘宝是杭州的明星企业,任何对它不利的控告都会通过政治手段被解决,所以,商家几乎不可能得到有利的判决。
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淘宝变得有恃无恐,使得最终很难形成一种均衡。
6, 法律问题还因为行政问题更加复杂。
法律问题本身是淘宝和商户之间的问题,不牵涉第三者,而如果司法解决,司法机关扮演的是中立的仲裁者。
但是在国内,这样的说法也只是理论上的,因为国内还有一大堆监管者,这些监管者都虎视眈眈地盯着网络这块肥肉,一旦出事,立即动用行政力量插手。
所以,我也担心最终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变成了行政力量收编互联网的一个很好的借口。
中国的情况很奇怪,一方面,平台面对用户时是如此强势,以至于可以像马云一样一意孤行。另一方面,整个行业又是如此弱势,行政力量可以随时插手。
当然,个别的平台可能会选择与行政力量勾搭,但是以对整个行业更大的损失为代价的。
7, 卖家最多只能祈求减少损失。在淘汰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麻烦。
之所以迟迟不愿意写,是不想把这个结论放在卖家面前。
这两天,我听了几个卖家在YY上讲述自己的经历,大部分是说,听信了淘宝的话,加大了库存,现在都压在手中无法脱手。
还有卖家提到合同问题,说淘宝合同不规范,有的刚刚上商城,交了一个月的钱,马上就被逼迫着交明年的份子钱,而且涨到了十几万。如果合同规范,至少应该用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该交下一年的。
但这些都是小问题,因为哪怕淘宝同意再用一年,一年后还是要被迫离开。
真正的问题在于:由于入口问题的死穴,大部分卖家最终肯定是没有出路的,目前最优的选择是能够止损,就好像已经加入传销的人,只能指望在尽可能少损失的情况下,尽早退出。
淘宝很可能只会成为为商城输血的工具,而商城始终只属于那出得起钱的几万个商户,如果一个卖家无法在商城立足,那么他在淘宝的机会,不会比做其他工作更大了。
也正是因为太多的人感觉到上当,所以,淘宝类似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还会不停地发生,有时缓和一些,有时变得激化。作为淘宝最佳的选择,就是将资源分配得稍微均匀一些,给这些卖家一口饭吃,让他们长期维持在低保线附近,不至于完全绝望后加入反对者的行列。或者依靠时间的拉长让他们缓慢地退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