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外籍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家暴门”在微博和多个论坛疯传,引起舆论哗然。后经大众媒体持续挖掘报道,李阳“家暴门”事件余音未了,似乎已经被许多人遗忘的“疯狂英语”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于家暴事件,李阳的公开回应再次引发社会争议。而这家英语培训机构,多年来过于依赖李阳个人品牌,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带来的发展停滞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通过偏执的个性和张扬的作风,李阳曾迎来他个人和“疯狂英语”最初的成功。但多年之后,当年的竞争对手已经上市,李阳和“疯狂英语”却始终没能做大。甚至于,李阳个人的家庭问题反而成为了外界重新注意企业的理由。
在企业界,创业者个人名气成就企业的品牌不乏案例,李阳的对手“新东方”、国内著名的运动品牌李宁等皆是如此。但为何有些企业一路壮大,有一些却徘徊不前?老板个人色彩之于企业品牌发展的作用应该怎么看?本期财富案例,我们邀请到了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培冠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邬金涛副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案例回放
时至今日,李阳“家暴门”依然被网友时时提起。
9月4日,署名“丽娜华的Mom”的网友发微博称:“李阳,你需要帮助。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担心我丈夫和我家庭的未来。你孩子需要她们的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办!”微博中还附有一个外籍女子额头被打肿以及膝盖、耳朵受伤的照片。
“丽娜华的Mom”很快被证实是与李阳育有3个孩子的美籍妻子KIM。李阳也在不久后公开承认了家暴行为,并向妻子道歉。但在随后接受各大媒体采访时,李阳对于“家暴门”诸多说法和观点又引起了争议。不少人认为,李阳的性格存在问题。
上世纪曾红极一时的“疯狂英语”十多年来一直在“慢跑”。由于李阳缺乏足够的管理水平,“疯狂英语”不但在市场表现方面远远落后曾经的对手“新东方”等英语培训机构,其自身的运营更是混乱不堪,危机重重。按李阳号称2010年总收入2亿元计算,也不过新东方24.6亿元的十分之一。
1994年10月,李阳辞职下海推广“疯狂英语”,这种杂糅了成功学、爱国主义和口语速成的英语学习方式知名度迅速提高。然而,李阳“大篷车下乡”式的巡讲方式并没让“疯狂英语”真正落地。同期起家的“新东方”将托福、GRE学习变成流水线作业,一路壮大至赴美上市,环球雅思占领了40%的雅思培训市场,还有外资英语培训机构的杀入,使得这个行业烽烟四起。
自始而终,“疯狂英语”都有着李阳强烈的个人色彩。对手“新东方”虽然也打名人牌,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三驾马车”的知名度不相上下,而且其受欢迎更多靠的还是标准化的课程和风趣的一线教师。而“疯狂英语”除了李阳,其所谓“三驾马车”中的欧阳维建和魏建惠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对企业的影响力更是非常有限。
在管理上,尽管李阳每月只回一次公司,却喜欢事无巨细地插手各项事务。他甚至要求所有总监级别以上员工每天给他发一条短信汇报工作。李阳号称每天连续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每年有六七百场讲座。而每次讲座后,他下了讲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回复员工的短信。
这种“疯狂”的工作状态成了李阳家庭不和的导火索。而除了引发“家暴门”,李阳的工作作风也时常让管理层陷入毫无权威的尴尬。据“疯狂英语”内部员工透露,员工稍有不满或解决不了问题,都会越级直接找李阳,有些员工甚至只听命于李阳。
早在2001年,欧阳维建就曾论断:以李阳个人为品牌的事业,从公司角度讲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一个人照亮整个公司和行业的历史要尽早结束。然而,第二年,欧阳维建还是和另一驾“马车”魏建惠一起离职了。
2011年年初,又曝出包括总裁、教学总监、网络总监、集训营总监在内的六七名高管从广东李阳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集体出走的消息。
李阳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曾反思自己的管理经营方式,并称自己缺乏商业素质和素养,一直想转型却转不了。“要是有人在15年前提醒我,来协助我,我相信‘疯狂英语’现在应该是一个大的上市公司了。”
疯狂英语讨论嘉宾:
【话题一】
“李阳式”企业为何长不大?
吴培冠:企业荣辱不能系于一人
有些企业的创始人个人能力很强,企业的荣辱胜负与他个人有很大关系。李阳家暴的事情对“疯狂英语”品牌无疑产生了负面影响,公司的形象也受到损失。同时要注意到的是,英语培训行业是教育产业的一部分,很讲究人的品位、品格,如果教师“说一套做一套”,那可信度就没了,这是跟其他行业不同的地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