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项目,我们已经投入了50万,初步运营后效果不错,但目前最大困难是如何说服当地农民兄弟与厂家一起合作,把大量荒废无用的秸杆从地方回收到加工站,至于秸杆煤的销售,眼下我们和即将开工的徐州宜丰农林生物质环保热电厂签订合同,每年向他们提供30万吨秸秆煤,所以短期销路并不成问题。”朱春舫表示。
至于团队架构问题,朱春舫表示,我们团队以中年人为主,在工作经验和技术研发上有足够的底蕴,眼下焦虑的是如果扩大规模,继续吸收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
对于上述三个获奖创业计划书,众评委一致认为,具备较高的商业实践性,极富融资前景。
投资专家的谏言
此次创业大赛入围者多数在商业计划书最核心的三个环节—财务模型、市场竞争差异化分析、团队架构上缺乏制胜的亮点,数位评委认为,如果想获得投资方青睐,拿到融资额度,未来的创业者需要在这部分继续改进。
在财务模型上,黄灌球点评道,绝大多数入围者缺乏清晰的财务评估和基准描述,尤其是并未在创业项目上建立起一个可控可续的财务逻辑。
黄灌球强调,“初期的财务模型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并不适用于日后企业发展,但是,如果创业者在制定商业计划书时,无法给投资方一个带有清晰发展轨迹的财务模型,这本身说明创业者对于企业初期发展的资金如何可控并没有做足够充分的调研和思考。”
对于这个环节,易观资本副总裁李宪贵则更为直接地指出,投资方需要知晓创业者如何使用投资方的资金,如果初始财务模型只勾勒出现企业起步发展时的一些资金需要,而没有勾勒出一条企业逐步发展所需资金的轨迹,投资方往往对这类商业计划书难以产生信任感,同时,清晰的财务数据也表明创业者对运营企业的了解度,对成本的可控能力和对竞争对手的防范能力。
“创业者要了解投资方大多是投行背景出生,对于财务数据的关注度较高,一份有清晰轨迹的财务模型,尤其在资本回报率上的细致评估会让投资方提高关注度。”黄灌球指出。
在差异化市场竞争分析上,多位评委认为,大多数商业计划书在描述行业竞争中过于泛泛,缺乏亮点,这也是创业者常犯的通病。
对此,李宪贵的观点是,“创业者对于市场面的深刻判断决定着投资方对项目可行性的评估,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言语描述创业项目的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而不是一个面上的预估,在先行者和后来者之间,如何保持差异性竞争,这是投方最为关注的核心因子。”
拿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举例,在本次入围的创业计划书中,1/3以上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创业,这里面,2/3聚焦于电子商务模式,其余被社交网站瓜分。
“互联网经过10余年发展,是个高度竞争的领域,而此次提交的在其领域创业的创业者们普遍犯一个错误即是,作为一个后入者,如何在这个日益残酷的市场中立住脚,作为后来者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需要在计划书里放大这个特质让投资方清楚地知道。此次入围的许多互联网创业者的Cye思维也局限在线上的操作,没有把线下实体连接起来的具体操作草案,互联网平台只是运作的手段,目标的实质依然是线下实体间如何有效整合,并最终成为你的长期合作伙伴。”黄灌球点评道。
在团队架构上,商业计划书中投资方对于团队的构成需要一个较为直观的认可,主事者的资历背景、获得的成就,团队其他人员负责的环节、履历,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展示。
“在本次入围计划书中,多数创业者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只是描述了下团队组成的基本架构和各自简单履历,没有给投资方一个清晰的团队用人理念。”李宪贵表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