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的企业家创业精神很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戴亦一教授说,“宁为鸡头,不当凤尾”是晋江人的口头禅,在经济领域就是“老板情结”:100万户籍人口的晋江,就有大大小小民营企业上万家。
1999年,随着安踏广告在央视五套的一炮打响,加上晋江市委、市政府“品牌立市”战略引导,晋江掀起了 “请明星上央视五套”的打品牌浪潮,如“七匹狼”、“柒牌”、“劲霸”、“利郎”等10多个晋江品牌都在央视投过广告”,央视五套一度被外界戏称为“晋江频道”。迄今晋江企业创立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知名品牌”已经多达123枚。
此后,在恒安集团香港上市的示范带动和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晋江企业掀起了一股上市热潮。截至2011年年底,晋江上市公司达37家,居全国各县市区首位。
“晋江人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你今天做这个东西,我明天就可以模仿出来。”中信银行晋江支行行长吴建尧告诉本报,晋江人有一个心态,都喜欢对比,人与人之间都争先恐后。
积极进取、“爱拼才会赢”的心态,正是晋江这块土地上经济活跃的内在动力。“晋江人不惧辛苦、爱拼善赢,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在采访中,晋江市政府一位官员这样总结晋江人的精神气质。而安踏企业陈列馆里,第一眼就能看到的用镜框镶刊着的“永不止步”这四个大字,不正是晋江精神的最佳写照吗?
“等不起,慢不得”
2011年,晋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0亿元,经统计,该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1年保持在全国百强县(市)前7位,经济实力连续18年稳居福建首位。尽管如此,晋江市委、市政府政府依然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和紧迫感。
晋江市委、市政府经常组团到江浙、广东等县域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取经。“小进是退,大进但落后于其他强县发展速度也是退。”这一名言在晋江屡被提及。
浔兴股份总裁、北京大学博士后吴乐进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合作趋势的不断扩大,原有在与“国有经济”竞争中优势明显并迅速壮大的晋江民营经济,正在逐步丧失原有的先发优势,晋江“原生”型民营经济在与“外资经济”、“转制型民营经济”的竞争中劣势日益突显。
同时,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晋江未来的发展。
对此,晋江深刻意识到“等不起,慢不得”。2010年,晋江开始行动,提出“产业提升、城建提速”发展战略,以“五大战役”为抓手,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改,推广“精益管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强力推动招商选资,进而加快晋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
晋江政府如此,晋江企业亦是如此,但企业的居安思危,除注意企业持续良性发展外,还特别注重企业接班人的培养。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很多地方的“富二代”均以“炫富”和“败家”的负面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其整体素质与接班能力备受质疑。但在晋江,创业企业家儿女能接班的至少占到一半,远超其他地区。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已经到了家业传承、企业交班的时候。怎样让下一代延续创业精神,把他们培育成为 创二代 ,而不是 富二代 。给他们创业的精神财富要比金钱财富更有价值。”许连捷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