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敢作敢当是法宝
出了事故,搪塞、推辞、逃避,非但不会息事宁人,反而会愈加把事件的危害性扩大。做企业会遇到不同的经营危机,如何化险为夷,最关键的是责任和担当。
今年的3.15晚会,麦当劳“不幸中枪”。经过记者暗访,曝光了麦当劳的一些问题。新闻一出,麦当劳在最短时间(一小时内)就发布了“道歉声明”。虽然不少客户还是对麦当劳颇有微词,但更多的网民却把麦当劳事件转换成“整个食品安全”问题。并有不少网民提出“麦当劳要比那些使用地沟油的餐饮行业更干净”,甚至有网民认为麦当劳不应该这么急着道歉,他做的并不过分。
一场危机,在麦当劳的闪电道歉中,大事化小。要知道通过3.15曝光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元气大伤,但麦当劳几乎“毫发无损”,甚至还做了一次扭转局势的非常成功的“事件营销”。
在毒胶囊事件中,修正药业前两天也发表了道歉声明,这个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出了问题,道歉并不会让企业损失什么,反而会让一些明智的消费者看到真诚和责任。如果一家企业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他又拿什么证明自己能生产出让客户放心的产品呢?
有企业会担心发布道歉声明是否会将责任据为己有或加重消费者的讨伐,这种担心只是“杞人忧天”。在修正发布道歉声明,并采取召回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后,已经让一部分消费者减轻了愤怒和反感,而且当这次危机事件过后,极有可能会趋于往态(恢复之前的声誉)。
做企业,就是做良心
毒大米、地沟油、假鸡蛋、毒牛奶…..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责任的麻痹下,在监管的失察下,在处罚的轻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开始铤而走险,试图以侥幸之心逃脱良心的谴责,但这种行为无异于作茧自缚。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前期的收益,只能是暂时的。天道循常,如果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将消费者作为“实验对象”,就像种下的恶果一样,终究有一天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并承担超乎寻常的后果。
做企业就是做良心,如果有一天良心“丢”了,最终为此买单的代价可能会“灭顶之灾”。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