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家点评→新闻
    


跨国经营后管理团队一定要本地化


cye.com.cn 时间:2012-5-6 11:11:3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我来说两句

南方周末: 看来中国家电业走到今天这种局面是必然的。

李东生:基本上是必然的趋势。不过如果国家做两件事,结果可能会不一样。第一,如果消费电子的市场开放能晚十年,我们的积累就会更多 一些,未来的发展规划、兼并重组就会更有基础。第二,国家支持国内大产业集团的措施如果能够更加具体到位一些,结果也会不一样。比如我们一直呼吁大的企业 集团能不能合并纳税,现在大集团旗下赚钱的企业要交税,亏损的企业却不能抵税,税负就比别人高。另外为什么液晶产业国内企业没做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初始 投入的时候国家没有在技术研发方面给予支持,而日本和韩国企业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尽管如此,我要强调一点,在竞争性的消费电子领域,我们和国外同行的技术差距是在缩小的,大家一定不要有误会,好像我们越拉越远,没有这样的事,差 距在缩小,而且缩小的速度很快。如果10年前中国公司与日本、韩国公司的差距是100点,现在我们就只差30点了。平板这块我相信再有五到十年我们就会赶 上来,再下一代的显示器技术,我们不会像平板时代那样完全没有准备地仓促应战。

南方周末: 您对中国家电企业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李东生:我是有信心的,一直是乐观的。我现在就可以做一个预测,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是国产平板电视最差的时候,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国产品牌的份额在中国市场会逐步回升。当然这时候国家能有政策支持的话就更好了。比如企业的增值税如能降低5个点,我们的产品售价就能降5个点,就能起到 刺激消费的作用。

中国企业应从TCL的国际化中学到什么

不管困难和挫折有多大,一定要坚定信心走下去,企业领导人没有决心和毅力的话,国际化的风险会加倍放大。

跨国经营后管理团队一定要本地化,在美国的业务一定要以美国人为主,在欧洲的业务一定要以欧洲人为主,不管你高兴不高兴,喜不喜欢,都必须这样做。

南方周末: TCL国际化的得失,我相信您已经被问过一百遍了,但我们还是想再问一遍,对于准备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您有什么忠告?

李东生:国际化是竞争性领域的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在任何场合都这样讲,不要因为先行者的成败而影响这种判断。在电子信 息产业、家电产业,成功的企业都是全球化经营的,只在区域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到今天为止几乎都不存在了。我相信中国企业也不例外。我们的对手是拿着全球 市场的资源来和你一个局部市场竞争,你是很难撑得住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早一点投入研发,为什么下一代有机发光体显示技术我们投入还不大,这都是和你的实力 有关系的,所有的研发投入都要在你的销售里找回来,你靠一个中国市场找和在全球市场找差别是很大的,而且很多技术都是国外市场先用起来的。

对那些已经打算走出去的企业,首先,走出去一定很艰难,我们看韩国企业、日本企业,他们在走出去的前期,代价付的都挺大。但不管困难和挫折有多大, 一定要坚定信心走下去,企业领导人没有决心和毅力的话,这个事情的风险会加倍放大。第二,资源准备一定要充分,很多困难是意想不到的,国际化对于中国企业 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程,之前无论做多么详细的分析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预计到,所以资源准备变得很重要,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TCL给大家借鉴的教 训就是当时我把事情想的过于乐观了,所以资源准备不够充分,当时我以为是充分的,实际上不够充分。

南方周末: 您曾讲,文化和管理的观念如何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这是TCL最大的瓶颈,过去一些成功的办法现在可能是阻碍了,能不能具体讲讲?

李东生:TCL在2003年之前一直很成功,大家很自然地感到那套既成做法是最好的,2004年我们完成两个大的并购之后,发现很多 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商业技能,在新环境里大部分都不好用。我们的人会按照惯性思维想国外的事情,把国内的做法照搬到国外去,但国外整个环境和我们不一样,国 外也需要快速的市场反应,也需要贴近客户,但它的操作方法完全不一样,这样中外员工沟通上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他觉得你不懂,你这样的要求是根本做不到 的,你觉得他根本就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实际上双方都有问题,我们并购的是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公司,他们的很多做法确实也到了要改的时候,但我们并没有 能力促成这种改变和提高,所以造成了组织效率的降低,这个损失就很大。

南方周末: 管理能力如何适应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确是巨大的挑战。

李东生:要把国际业务的管理系统建立起来,规范是一个方面,组织要讲规则,不要过多强调个人的因素。另外跨国经营后你真的不可能指望 自己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把这个责任担起来,所以管理团队要本地化,在美国的业务一定要以美国人为主,在欧洲的业务一定要以欧洲人为主,不管你高兴不高兴, 喜不喜欢,都必须这样做。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