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眼睛一亮,“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本身并没有错,但要形成“学习型组织”,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员工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企业在战略转型中的柔性,除了需要高层对于环境有快速而清晰的识别,更需要员工对于战略环境的理解。员工长期接触一线,也许最清楚企业需要什么!这些战略主题对于企业来说是实现绩效的基石,而关于这些战略主题的知识,也许才是员工们学习的最佳内容!
解决了学习主题的问题,尚明仍然觉得有些晕,总是觉得少了什么。第二天便组织集团潜质人才库的培养对象们进行了访谈,收集了他们关注的主题。一盘点不要紧,尚明立马就明白哪里不对了!原来,年轻人们思路很发散,不仅是关注自己部门的业务,有的还把手伸到了其他业务领域。例如,有个生产部门的小伙子周海涛,直言自己一直对旅业很有兴趣,大学也是学习旅游管理的,甚至还对旅业公司的经营提出了建议,建议还颇有见地!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建议、这种人才不是一直弱势的旅业公司正需要的吗?如果能够在集团内让他这种人动起来,再为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学习条件,旅业中层们抱怨手下无人的情况不是就可以马上解决了吗?尚明一方面感叹年轻人的冲劲,另一方面却犯了愁,要是按照这种主题来推动组织学习,集团的构架都要被拆散,报告线和协作关系全部要被打乱!周海涛这小子更是肯定要两边不讨好,生产部骂他不务正业,旅业公司骂他越主代庖,这人才,还怎么成长呀!但你若是不让他弄这个,又确实可惜,你旅业公司不就是喊缺人吗?
暗渡陈仓,重新洗牌
尚明知道,HR们在企业里看似神气,实则难以大面积调动资源。可要让王佳诚完全理解这个模式,下决心大张旗鼓地搞,又是在太难,毕竟是多年的格局呀!怎么打破?况且,打破后的风险他尚明自己也承担不起。要试试这种模式,还得暗渡陈仓!尚明心中有了一套想法……
尚明先是重新提交了搁置多时的企业大学——长青学院项目,并向王佳诚力陈这是培养人才落地战略的当务之急。王佳诚虽然并不奢望这个项目能解决他的问题,但还是同意了,只是催尚明要拿出更多切实有效的方案。
尚明接到圣旨,立即开始运作长青学院,由王佳诚担任学院院长,外聘了几个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并将30余个中层管理人员聘为学院教授、副教授。往大家脸上贴金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大家笑嘻嘻地感觉自己更像文化人了。尚明想得更周到,还让部属为教授、副教授们印好了学院教职的名片。
捧高了中层,尚明开始邀请他们到“长青大讲堂”授课,并且还象征性地支付了课酬。这个举动同样大受欢迎,中层们仿佛找到了存在感,对教学异常投入,课堂变成了舞台,大家开始攀比谁的课更受欢迎。尚明自称教务长,还给大家定了规矩——在学院里,大家都是老师,没有职位。入戏正深的中层们自然是大力支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