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到底强在哪儿?控制、垄断和封闭
微软和英特尔就像一对儿绝世名伶,曾经风光一时,已经被新人抢了风光,而这个新人似乎也不算新,1976年的第一台个人电脑就是出自苹果的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之手,当年的苹果麦金塔电脑也是部惊世之作,而那时的苹果还是个小团体在孤军奋战,乔布斯跑到日本去取经谈判,和德国人去找设计外包,连鼠标都是在硅谷找设计公司外包的,那时的苹果与现在的完全不同,特别是理念上的。20多年过去了,苹果已经成为了行业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公司。
曾任苹果公司院士的Alan Kay说过:“每个热爱软件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硬件系统。”现在的苹果就是一家提供完整体验的公司,在产业链的控制力,让苹果可以优先享受所有的新技术、生产工艺和新材料,当然也可以将设计实现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和风险成本分摊到丰厚的利润中去。
苹果iPad和iPhone都是采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而苹果大规模的采购闪存,一度让Andriod阵营的对手们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存储卡扩充存储容量,目前苹果是全球闪存产能的最大单一采购商,而且还收购了做控制芯片的 Anobit 公司,继续垄断技术和人才,如果不给竞争对手授权的话,其他厂商将更难在移动设备的核心存储上和苹果竞争高性能和低价格。
苹果从2010年的iPhone4上就开始使用大猩猩金刚玻璃屏幕,而只有近些年来被其他厂商过度宣传后,苹果才半遮半掩的承认;多点触控功能也是iPad的成功后,被很多厂商竞相模仿;苹果的显示屏提供商三星没有采购Retina,而是使用了Amoled,后者产能跟不上苹果的需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在当时Retina所需的高分辨率只有苹果自家的iOS系统可以流畅运行。所以在当其他产品(如华硕UX21A)也开始使用1080P的IPS屏幕时,苹果已经在新Retina MacBook Pro使用1800P分辨率了,原因也是Mac OS X中“四个pix渲染一个pix”的技术可以解决分辨率过高的问题,而同时采用的屏幕表面玻璃一体的前卫设计形态也赚足了眼球,所以光在显示这条领域上,苹果就“闭门造车”似的领先了对手半年甚至一年。
核心技术的排他权和优先权,加上雄厚的财力和果断决策,让苹果时刻保持着旺盛的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和资本(当然也有企业文化的作用),也让苹果一直压制着其他厂商,甚至性价比方面的劣势也给弥补了回来(iPad价格比同级产品并不高,当然还有新的Retina MBP)。
从iPad开始的封闭体系更加封闭,苹果开始自己设计A4芯片,对于封闭的苹果来说,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有很多好处:1、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更天衣无缝;2、软件可以将硬件的效能发挥到最佳;3、根据软件设计差异化的硬件,根据硬件修改软件,达到不受别人控制、不易被他人模仿的目的;4、集中采购、产品线单一节约各个环节的成本。
苹果到底强在哪儿?健康的盈利模式
苹果强大的另外一个地方,在于可以帮产业链上的其他人赚足够多的钱,当年在兼容机时代,程序员们为Wintel开发软件,想想当时有多少公司靠Wintel起来的,但现在是移动应用时代,同时在收费方式上,移动终端也有一定的优势,iOS和Andriod两大主力阵营互相争夺市场份额,最能留住开发人员的还是苹果。
相对于iOS系统单一的产品线来说,Android阵营品牌和型号是在太多,碎片化严重,最终产品分辨率都不统一,研发难度就大了不少,而且对于两大阵营来说,iOS的优质用户也更多,主动付费购买应用的用户比例要比Andriod的高很多,所以从盈利的角度来讲,苹果iOS设备也更利于“收钱”了,自然更吸引开发者。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