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是衡量华人企业最重要的一个坎。对联想、海尔、华为、万科这样优秀企业的接班,包括民营企业“富二代”的接班成为中国经济下半场的重要悬念。在第一代创业者开创了中国奇迹的上半场之后,下半场换了队长之后中国企业将会如何?
前景并不乐观,华人社会流传着一个“恶咒”:富不过三代。比如当年王安电脑公司人才济济,有号称王安实验室的“三剑客”考布劳、斯加尔和考尔科,全球著名的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就是从王安公司出来的,但王安拘于华人“传宗接代”的传统、脱不了华人“家天下”的俗,把公司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导致一家与IBM齐名的公司自此衰落。
最近李嘉诚也把财产传给了两个儿子,未来会怎样?这很难说,但华人这种家族或“准家族”的观念,显然是个大问题。当然,我们知道私有制之所以有生命力,财产继承机制显然是重要原因,是创业价值的延续保证,同时也是家庭成员在一个更高起点创造价值的平台,中国民营企业中有90%以上是家族企业。接班人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柳传志交班毋庸置疑地吸引到了诸多注意。尤其是几年前柳复出把联想PC做到全球前列,这一次是否可以算是功成身退?从表面看来似乎如此,此时不仅杨元庆领导的联想电脑成为全球PC的领导者,另外投资与房地产两个板块也做得风声水起。40岁左右创业、20多年后成为中国企业的“教父”,中国还有比柳传志更成功的企业家吗?柳的接班人能够做得和他一样好吗?
我想要着重指出的是,当我们谈论企业家挑选接班人时,谈的其实并不是成功“退休”。如果只是说“退休”这件事情,王安当时不也很成功?在中国,接班人问题其实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一代企业家要留给接班人什么才能保证企业有续发展?第二,在目前大的背景下,一代企业家要为接班人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先说第一个问题,有一次在客户那里我曾亲眼见过这样一幕:一位富二代的接班人满腔怨气地对父亲说,“你不要把一个烂摊子交给我,那是害我!”这位“富二代接班人”理解中的烂摊子与非烂摊子的区别在哪里?
我想从最近两天青啤金志国闪电辞职谈起。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几句话很值得寻味。金说:青啤这一代的领导层年龄都差不多,我不下,后面就成长不起来。所以金把董事长职位交给与他差不多年龄的孙明波。
这算成功的交班吗?我觉得算。我与金志国有几次交往,结合对青啤的研究,我觉得金是中国最懂得中国式管理如何与西方管理对接的企业家。他懂得应该致力于建立机制与组织文化平台,以防止中国式管理极可能出现的“能人专制”。金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减法,收缩业务,建立管理平台,接下来,他引入AB公司——也就是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做战略投资者,在青啤大力推广跨国公司的“最佳实践”,在这一点上,万科的王石也是榜样。他在不同的阶段,都会为万科选取不同的标杆,以世界一流公司为榜样,万科打造了一个强大的职业高管团队,王石给万科留下的,是一个开放透明的文化。
如果让我推举一家本土公司在接班人问题上做得很好的,那我一定会推荐万科。也正是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我觉得柳传志过往的成功也许比王石大,但从接班人的角度看,如果说联想电脑是他对中国企业界的伟大贡献,那么投资与房地产板块就是对现实诱惑的屈服。联想电脑业务是中国企业在全球高科技行业的一面旗帜,中国人都希望这面旗帜在杨元庆手上能够举得更高、更持久,就像人们对华为抱有的希望一样。但联想投资业务与联想房地产业务,至少从理论的角度,我们希望这样的旗帜还是不举为好,如果联想这两个业绩失败了,联想便能聚焦做联想电脑业务,我觉得那是联想之幸。最可怕的是联想电脑倒下,而投资与房地产却大赚其钱,联想就变成了第二个北大方正。
或许我会面对一个质疑:但凡世界500强,哪家没有一个投资公司?事实或许如此,但谁又听说过有多少世界500强的投资公司去投一些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甚至完全是赚快钱的业务?
至于房地产,我们就不用多讲了:与很多家电企业一样,联想拼命进入房地产到底是为了什么?按联想自己的说法,因为中科院计算所搬家,中科院把这块地皮给联想,逼联想进入了房地产,从而有了融科。后来从开发惠阳科技园到联想电脑大厦,再到融科资讯中心,融科基本上是一个以联想电脑为背景去拿地做房地产的公司。而为什么地方政府欢迎联想进入拿地?我们都知道每个地方政府都有“工业园梦想”,比如最近的一件事,是联想高调宣布将投资160亿元建立包括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在内的一揽子项目。而早几年,联想投资已经成为汉口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联想融科置地也把武汉作为重要城市经营,联想三大业务在武汉的亲密合作,我相信这种中国特色的优势是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