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联想投资之所以能够成绩显著,与联想的职业团队固然有很大关系,但熟知中国政府运作方式的柳传志,更懂得如何在“国退民进”或者“国进民退”中做生意。据说柳推荐企业家去读一本官场小说,我想,这是他“修身”的内容之一,有人说,在中国,不改变自己去适应官场,如何做生意?这话只对了一半。我要说的是,在中国,如果改变自己去适应官场,这又是什么生意?
从我的角度看,柳传志在引退之前留下了“PC、投资和房地产”这三个板块很是有中国特色的。既有追求理想,追求与跨国公司在主流战场一较高下的电脑业务,同时也有适应中国地方政府与中国市场的房地产与投资业务。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与投资业务由于涉及的要素有相当多的“政治属性”,由于都是整合性的产业,就可以“赚快钱”,而利益是会重构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体系与权力结构的,当赚慢钱的电脑业务,与赚快钱的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在联想集团并存,这会形成什么格局?
从宏观上讲,我认为中国企业最好的交班时间是5年前。那时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主动的调整,接班人在老领导的带领下,推动自己公司的转型,同时也是在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这是所谓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环境做正确的事(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thing)。可现在的情况是,此前四万亿投资造成的浮肿开始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内在生长机理,这种时候交班风险非常大。
联想与万科目前的交班,面临的就是这种环境。联想的PC面对的最大挑战是移动互联网,苹果的成功说明了联想真正的榜样是三星。联想与苹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即使要学三星,联想PC需要做战略的明确与聚焦是其前提。我们大家都知道三星当年“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的勇气与聚焦,这就意味着,柳传志需要帮助杨元庆去完成这个真正的挑战。
同样,在中国经济进入浮肿期,改革难度加大的时候,投资业务与房地产业务都深陷其中,两块都涉及到了中国经济最深层的问题。这种时候,这两大业务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做改革的先锋,联想房地产与联想投资成为中国深度改革的试验田,另一种选择就是走寻租之路,在改革时期,也是最好的寻租时期。
我相信,联想既不是先锋,也不是寻租者,而是所谓的“中庸者(不偏不倚谓之中)”,这符合柳的性格。在这样的一些大背景下,柳传志会完全放权吗?我深表怀疑,这不是对他个人的怀疑,而是对联想三大板块在今天之中国经济环境下的忧虑。
这也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在交班时的纠结,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希望他们长大,但又绝对不可能放心他们独立地面对各种挑战。
万科王石也同样面临宏观经济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困境:房地产调控打乱了万科的步调,在这种背景下郁亮提出了“因势而变”的实用应对战术。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追求人文精神与企业公民的王石而言就是一个问题:为速度与规模牺牲品质与追求,这是否还符合万科的追求?王石的问题也同样是柳传志的问题:如何让接班人既灵活应对形势,又不成为绩效主义的“牺牲品”?
在接班人问题上,中国企业迄今的成绩并不好,未来一长串名单也仍然是未知数,比如华为、海尔、TCL等等。而对这些大企业、明星企业关注的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所需要面对的普适性问题。以王石、柳传志为开始,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才刚刚开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