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QC&入库
在充分事前管理的前提下,QC和入库就会变的相对简单,只需要严格遵守“PO单”和“QC指示书”的要求即可。绝大部分同学之所以觉得入库环节问题多多,其实大都不是入库的问题,而是事前管理没做好。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入库商品没有使用国际码(就是大超市用的那种),那么贴自有条码将会变成一项浩大的工作量。要知道,这条码可是每件商品都需要贴的。一般大的B2C,要么打印好标贴,把这个工作量转移给供应商,要么就迫使供应商采用国际码。
五、存储管理
完成QC与入库后,根据商品特征上架。除了前文所述的三库两区,一般还要遵守先进先出,下重上轻的基本原则;置地区并板的,要先取出旧货,放入新货后再整理。需要批次管理的商品(如保质期较短的食品,生鲜,化妆品;或者采购价格波动大需要按批次核算而非动态加权计算成本价的情况),还要为不同的批次设置不同的库位。
为入库商品设置好库位录入系统后,该环节大功告成。
六、拣货,分拣,打包
与常识和想象不同,出库环节中最影响效率的,并非分拣打包,而是拣货。
拣货,就是系统根据某种逻辑,把N个订单包含的sku汇总到一张拣货单(亦称抓货单)上,由出库组统一从指定库位上取出,避免为每个订单都跑趟库区,提升出库效率。对于面积较大,三库两区距离较远的仓库,拣货单还要按照不同的储藏区打出相关联的多张,交由不同的商品管理员拣货。Cye
分拣,就是把拣货单上所列之商品,按照分拣单的明细配货,配发票,贴面单;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环,出库条码检核,最后才是必要的填充,内包装和打包。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WMS的扣减实物实物库存,也是发生在出库检核的环节。较为高级的WMS,还允许消费者在出库检核之前,都可以取消或者修改订单。
七、出库
从严格意义上说,出库包括几个环节:
A,称重,录入系统
小B2C公司,一般在出仓的时候人工称重,录入系统。(当然,也有很多B2C压根不称重)
大B2C公司,在做SampleQC时,就会记录商品的毛重/体积,系统自动计算包裹的重量。
无论是系统还是人工,该项数字将成为与配送公司对账的基础。
B,指派配送公司
根据配送区域,是否需要代收货款等情况将不同的订单交指派给不同的配送公司。这项工作一般很难完全用系统来做。原因很简单,中国的3PL,外地的网点往往都是外包的,服务质量变动很大,为了不断提升配送质量,需要不断改变指派。大家只要想想500多个城市,每个城市的网点一年变化一次,每天就得改2次系统,还不如人工指派。
一般来说,北方用宅急送,江浙沪用申通或圆通,县级市以下用EMS,华南当然最好用顺丰,不过,那个价格,可够贵的。不过对于日订单少于1000单的B2C而言,其实不太可能选择2家以上的配送公司:每天少于500单,3PL的总部是不会搭理你的,所谓的后续服务,就更没指望了。
C,与配送公司清点数量,签字交接
配送公司清点箱数,签字交接;系统需要通过接口将配送信息传递给该配送公司。
D,配送公司提供快递单号,B2C录入自己的系统
一般的B2C,最多在用户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快递单号。而拥有自建物流团队的B2C,清一色的在后台为消费者提供订单的详细状态,包括打包,出库,到某个中转站,某个配送站等,用户体验确实很棒,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