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系统本身,仓储系统与前台系统的接口,特别是相关的“防呆机制”极其重要。坦率的说,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逻辑漏洞。但其中商品实付金额,货到付款,付款状态的Cye计算与判断,是重中之重,不容得丝毫差错。以换货类的订单为例,订单修改往往涉及相关优惠活动逻辑,账户余额,卡券,积分,礼品卡等相关账户,一旦更换商品,实付金额需要重新计算,涉及10来张数据表,非常容易出错,一般还需要管理人员的处理授权。而如果没有相应的锁定与解锁机制(特别是各类工单和指示单),包裹一发出去,就无法挽回了。
十一、人员管理
从管理哲学上说,与B2C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强调的沟通,尊重,创新不同,仓储部门更接近制造业车间的管理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准军事化管理,注重层级与威权,收入分配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当月变现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为何WMS需要记录工作量的原因了)。其实这一点,海尔的张瑞敏早在90年代初就已著书言明了。
从用人原则上说,一个运作良好的仓储中心,一般自有员工:劳务工的比例是1:3,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基本上是自有员工,其他都是劳务工。在中国现有的劳动法背景下,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仓库工作单一,负荷重,人员素质低,很容易产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严重影响运转效率的事故。如果都是自有员工,很难快刀乱麻的开掉肇事者,杀鸡给猴看。而使用劳务工,则无此问题,还可以“赛马不相马”,从中提拔优异者充实自有团队。
最后细化到组织结构,有基本的几个team:
A,事前管理组(规模较小的B2C可以并到入库组去)
B,QC&入库组(规模较大的B2C需要将QC与入库拆分开,避免道德风险)
C,商品管理组(负责上架,抓货,移库,盘点)
D,出库组(负责分拣,打包,指派,交接)
E,退货组(负责退换货事务)
F,行政总务组(负责人事,财务,采购,清洁,保安等事务性工作)
当然,日订单几百的小B2C无需如此复杂,5个核心员工+劳务工若干即可。在人员招聘方面,最好找经历过从0到几千单的零单仓储人员(日2000单以上的基本上就是固定资产投入与系统升级的事情了,与工作经验基本无关了),这种经历对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的降低,有着无法估量的定海神针作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