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中国民企在制度化方面做得还是非常不够的。
创业者与企业家的差异
创业者创造财富,但未必创造价值。
企业家不仅创造财富,而且要创造价值,并且要把价值的创造制度化以传承下去。一个企业家至少要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好几代才能成为企业家。
创业者以短期利益驱动为主,企业家具有远见并可为长期目标而牺牲短期利益。这是一个创业者和企业家重要的分水岭。
创业者敏感、焦躁、易变。企业家理性,沉稳,坚定。
比较典型的创业者代表是周鸿祎,企业家的代表是柳传志。但周鸿祎明显已经过了创业阶段。
创业者不需要很高的教育,但要有世俗的智慧。
企业家大多具有好的教养,理性思维主导,有智有德。利益驱动下的创业者灿如繁星,但企业家的出现则需要一代人的努力且寥如晨星。但两者的共性是都具有很高的同理心。创业者可以转化为企业家,但成功者寥寥。
中国民企之通病
我并不是责怪民营企业家,还是第一代创业者主导企业期,创业的动力来自对生活改善的需求。生活以工作为中心,极至勤奋。但业余生活大多乏味。
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缺乏远见。
创业者绝对权威,对他人缺乏信任感。
短视,狐疑,易变。目的致上而且不计手段。
对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了解甚少且有抵触。
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会计和税收制度不健全。
对政府的二元心态:惧怕和利用。我们知道到中国吃饭排位,多大官都要坐首位。
环境意识极差。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很多人慢慢环保主义者。最烦的是没有环保意识,把环境都破坏了。
制度化缺失和企业的传承与退出的不确定性。
这是我个人的观察仅供参考。
中国的文化就是数字的文化,从投资到喜剧到电影,有一次讨论,为什么卡梅隆花十年拍阿凡达。中国不是有没有技术,中国每一个导演沉下心来拍一部电影?
我的感觉不能怪企业家,希望能够引起我们媒体、企业家、投资人的思考。
我相信进化论,第二代肯定比第一代强,我相信我儿子比我强,也许事实不一定,这是公理。首先要相信。
从现实的角度,我也是这么认为,第一,教育程度要高,第二,他们的英雄和我们的年代英雄不一样,有一次前年中国大学生社团在北京有一个社团干部会,他们邀请一些社会的各界人士做一些演讲,前年我去了,这个会议很有意思。然后学生打分,看谁的分最高?通知我说分数最高。我特别受宠若惊,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给我Cye这么高分。很有道理,他们新的一代人,他们对老柳,不会觉得这一代人还要走这一套,很多人很希望和我一样走这条路,读很好的书,到国外读很好的书。从这个事情上,我感觉新一代,包括见到的创业人士,教育水平高。
我小时候的英雄是雷锋、黄继光。现在新一代不一样,他们是马云,是我,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他们这一代人懂得一些规则。比如我们讲的商场在人的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一个错误,不要同时想一个石头砸几个鸟。
我与我的投资人,是很好的商业关系,但我永远不苛求成为朋友,因为我们在一起就是为了挣钱。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