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
价格体系混乱对电商失望
此番电商大战,表面上看来是渠道商之间的战争,不关家电厂家和供货商的事,然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家电厂家当然不能独善其身。一直以来,家电卖场对话语权的掌控让厂家们苦不堪言,因此对新兴的电商渠道寄予厚望,期待电商能够和实体卖场抗衡,从而摆脱实体卖场的掌控,重夺话语权,也正因为如此,才在电商的发展进程中给予大力扶持。但是此番电商大战却给厂家们以重挫,日益强壮的电商正在试图绑架厂家,争夺话语权。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一家大型的电子商务销售商近期在与我公司谈判时要求选择同卖场一样的欠款模式,本人对此持保留意见。”有业内人士指出该电子商务网站实为京东商城。这位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此前电商平台的结算周期一直是60天到90天,但是现在京东商城的结算周期已高达120天,同卖场相差无几。对此,李东生表示,TCL比较关注控制风险,因为线上销售模式原来是不欠款或者欠款时间短,而现在线上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像线下一样。
在电商大战伊始,刘强东就透露:“价格战成本的2/3都出自供应商。”这最终形成了一个颇为悲剧的格局——不管商家如何比价格,最后买单的永远是厂家或者供应商。
因为不需要自己埋单,电商打起价格战来当然无所顾忌,但是他们这种无所顾忌的降价行为却直接搞乱了厂家的价格体系,电商价格战是平台的价格战,而平台的价格战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上游厂家,他们要给平台让利,要给平台足够的价格空间,在本来已经缩小的盈利空间中需要再拿出一部分以便支持电商的价格战。
这就使得本已经举步维艰的高度竞争的家电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让自己的实体店产品让利,否则将面临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卖场如国美、苏宁等将不再让他们入驻的风险。
电商大战带来了厂家价格体系被搅乱的风险,让家电厂家难以容忍,并相继开始进行反击。在电商大战高潮之时,海尔率先宣布停止向京东商城供货,海尔电子商务总经理宋宝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京东商城价格打得太低,我们已于今年8月份停止与其合作。目前还与国美、苏宁合作,因为他们都是统一集采,我们无法回避。”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胡剑涌也表示,不排除采取停止供货等强硬方式。“目前价格战规模较小,如果扩大供应商受害首当其冲,对现有价格体系破坏,出现价格漏斗,导致全产业链停滞。”帕勒咨询公司董事罗清启对记者表示:“开仗即无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是价格在‘打’,而没有配合产品进行真正的价格战,如若事态扩大,供应商会踩刹车。”
消费者
消费热情被忽悠感到很受伤
按理说,商家大打价格战,受益的当然是消费者。但是此番电商大战,很多消费者感觉到的不是收益,而是被忽悠了。即便也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更多的却是买得不踏实,消费体验差。究其原因,就是价格不实变动大、虚假降价、缺货严重等。一淘网比价擂台排行榜也显示,在标榜最低价的商品中,超过半数处于缺货状态。
北京消费者卫女士对此深有体会:“早一分钟下单,可能损失几百元钱;晚一分钟下单,可能显示缺货。”她看中了一款55英寸的3D电视机,一早苏宁易购报价为8888元,京东商城报价8899元,随后京东商城先调整为8887元,苏宁易购调整为8866元,京东商城再调整为8787元,苏宁易购又变为8711元……期间,该产品在国美网上商城的价格也开始波动。到了18:00,国美网上商城报价降到8399元,苏宁易购为8599元,京东无报价;但到了20:00时,苏宁和京东的售价跳高到9299元,随后国美也调价到9199元。卫女士觉得,大部分电商没有真正让利消费者的意图。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