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把核心竞争力想得太玄。很多职业经理人来自大企业,把核心竞争力当成一件很重要得事情,做很多的数据调研去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感觉,核心竞争力不是规划出来的,是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试错调整的结果,最初就是企业的生存力。
第五,不对等交换资源。我刚创业的时候,某家比较知名的报纸,送了我半版的广告支持我创业。在创维的话,如果做半版广告,起码当天能接到 500-1000个热线电话,一定会实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营业额,这5万块钱的广告费一定会赚回来。但“新七天”的广告打上去之后,尽管手机、电视等产品价格都非常低,但一天只接到一个电话。营业额只有一单。
为什么呢?因为消费者对新七天的品牌不认知。人家对品牌还有疑虑,怎么可能打热线电话去购买呢?而且你整套的流程都还有问题,不能给顾客好的购物体验。这时候去打广告是浪费。你发现,你会浪费很多人脉。
第六,不屑于从点滴做起。企业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很低的成本,去匹配小范围的精准客户,将需求和体验形成一个闭环,我们称之为口碑。这样的闭环如果能持续下去,并且还能增值,那么企业就能够生存。
第二个阶段是用企业扩大的资源,去满足从各种地方获取的精准的消费人群,我们称之为广泛的精准消费人群。这一定是建立在企业的资源获得了增值或有了外部投资之后。你要到广阔的人海中寻找目标人群,可能要做线上的精准投放,这样就形成第二个闭环。这是企业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三个阶段:企业获得更大的资源匹配之后,满足广泛的非精准人群。像京东,现在会去投放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投放框架广告和车体广告,赞助各种 F1赛车。这时候CYE受众人群已经不精准了,你不能希望一个人看了非诚勿扰的广告之后,立刻来购物。但这是在宣传一个品牌,哪怕三五年之后他想网购,有可能会想起京东。这是用巨大的企业资源,去匹配广泛的人群。
职业经理人容易犯的错误是,上来就走第二步。不屑于甚至不知道怎么去做第一步,这是由他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职业习惯造成的,因为他们所服务过的企业都是在走第二步或第三步的。
总之,从职业经理人到自己创业,是对以往人生观、价值观的挑战和颠覆,战胜了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口述/左英杰 整理/及轶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