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国地下经济活动伴随着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发达国家早就完成了私有化,因而地下经济活动带来的损失仅仅是税收,而我国在损失税收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最迟在上世纪80年代,除法国以外,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与公用设施大多完成了私有化。在严厉得近乎苛刻的公开监督下,所有的国有资产都以标准的市场化方式出让。相反,在目前的转轨期,我国的国有资产出让却极不规范,极易成为少数强势群体巧取豪夺的对象。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处在“地面”上的国有资产先后通过诸如 “承包”、“买断”、“收购”、“上市”、“持股”、“合资”、“破产”、“置换”、“重组”等方式被转入“地下”,大量的公共财富落入私人囊中,而这一过程的完成也十分“隐讳”。在现实中,成为地下经济牟利工具或来源的矿山、厂房、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原材料及能源等有形资产是国有的;演艺、体育明星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出名赚大钱是国家花重金培养的;专家、学者、教师等有大量出书、讲演、讲课、补课是因为他们有背靠官方学术、教育机构等无形资产的品牌影响力;国企高管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把优质资产转移到了个人或家人名下,或者以象征性价格获得国企股份,再在市场上变现获取暴利,所得收益不纳税或象征性地纳税;大量资产租赁的收益也被个人或部门拿走,而国家却没有得到这些资产增值的任何收益。
五、网络地下经济黑色产业链日渐成型、规模迅速膨胀
网络地下经济是指所有通过网络犯罪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形式,网络地下经济包括病毒木马交易、恶意漏洞利用程序交易、用户虚拟财产交易等方面。
首先,网络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沟通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超过3亿。而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电子商务类应用也稳步发展,截止到2011年年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使用率提升至37.8%。网络地下黑市无论发布信息量还是参与者人数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至少有9.27万人参与地下黑市,并发布了10万多个主帖、38万多个帖子,而2006年中国网络地下经济参与者仅有6280人,5年时间规模竟增长了15倍。
其次,各种网络犯罪迅速增长。各种网络犯罪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地下经济,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地下产业链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安全威胁整体造成损失达53.6亿元,危害到11081万互联网网民和105万个网站。卡巴斯基研究显示,近年来针对网银的攻击量在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7月,中国有20多家银行的网银曾经遭受恶意程序攻击,今年7月网银木马对整个大中华区的攻击将近12000次。针对网银盗窃刷卡,公安部“天网-2011”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中共破获案件2.4万余起,挽回经济损失4亿元。此外,手机的安全威胁也在增加。据网秦最近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全球手机安全报告》,2012年上半年查杀到手机恶意软件17676款,相比2011年下半年增长42%,感染手机1283万部,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177%。
最后,网上黑色产业链日渐成型。目前,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地下产业链已发展成真实资产盗窃、网络虚拟资产盗窃、互联网资源与服务滥用和黑帽 (即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资料)技术工具培训四大部分数十条赢利链条。各产业链之间相互依赖,其中黑帽技术工具与培训产业链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根源,为其他产业链提供了技术基础;而互联网资源与服务滥用产业链则为真实资产盗窃、网络虚拟资产盗窃这两大产业链提供了网络资源条件,产业链参与者均可取得现实社会中的不当利益。在每个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有黑客或黑客组织专门负责,分工协作从广大用户身上获利。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大量隐藏在互联网阴暗角落中的地下黑市,成为不法分子非法商品、非法服务的交易平台和通讯平台,是地下产业链赖以运转的联系纽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