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是中国新生经济的名片,华为是第一个真正依靠自身力量,在市场的大潮中拼杀出来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他不同于央企,央企是大资本大运作,依靠的是国家力量。他也不同于一般民企,民企通常小打小闹起家,卖的是力气,赚的是血汗钱。他甚至也不同于同一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品牌企业,如海尔、联想、TCL,华为是真正在互联网时代,靠经营知本起家,与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舞台大显身手的企业。
他是唯一一家让西方高科技企业如思科、朗讯等惊呼狼来了的中国企业。华为自创业至今,短短二十多年,产值由几十万元达到近1800亿元人民币。他是唯一一家在主流市场(欧美)以真正的高科技产品,与主流竞争对手(世界500强)竞争,并取得胜利的企业。在最近的品牌价值排名中,华为在世界通讯行业品牌中,力克西门子、诺基亚等强手,排名第二。
华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生经济的代表。
我亲身经历了华为自8亿元产值发展到300亿产值的过程,深深体会了华为的竞争力。自进入培训界从事商务谈判训练以来,经常面对来自中小企业的学员,对华为有种种好奇,想学习华为。在此,针对中小企业应该学习华为什么,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试作一些不成熟的阐述。
一、要学习华为的眼光
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生意的成功,首先是账要算赢。华为大胆进入通讯行业,敢于在高手如云的沙场叫阵。其实归根结底在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简单的算式。
总裁任正非曾说过,我们的工程师,比人家聪明,比人家勤劳,可是只要人家十分之一的待遇。也就是说,我们的研发成本是人家十分之一,有效的研发劳动投入却是人家的三倍。
让利客户,我们有空间,追赶对手,我们有时间,乱拳打师傅,我们够人手。
因此在华为创业的好多年里,华为都是以二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三流的价格冲击市场。产品不成熟,服务补!质量有暇疵,价差补!
相比之下,国际强手们对客户的需求是淡漠的:
客户交货要求急,他不紧不慢的走三个月流程;华为说,我三天交货。
客户宕机了,十万火急,国际强手说,你等着啊,技术员坐火车来了(技术员的资质是中专生);华为说:我的工程师坐飞机来,硕士毕业,而且很敬业――――问题不解决,吃住都在客户机房里了,绝对有诚意!
如此一来,客户如何不爱他?
直到如今,华为赖以生存的根本,仍然是研发的低成本!高科技产品,成本的大头就是研发,研发有竞争力,这个账就算得过来了。
中小企业,首先要学习华为的战略眼光,不要在不正确的地点与时间打不正确的战。我们打的战,应该是有胜算之战,是有把握之战,是有准备之战。
二、要学习华为的大气
笔者97年进入华为,当时华为开始行业中后来称之为“垄断”人才的行动。为了吸引人才,提供比行业最高水准还高20%的薪酬。外资企业的职业经理,高薪吸引过来,从基层干起,学习华为文化,认同华为理念。笔者就是在外企任部门经理,被华为高薪挖过来,作为一名管理工程师从底层干起,为华为管理优化添砖加瓦。
当年学通讯和计算机的应届毕业生,本科3000元每月、硕士4000元每月、博士5000元每月,生源几乎被华为一网打尽。业界惊呼,华为开始了人才垄断。
有一年某副总理来企业考察,问任正非总裁这几年主要的业绩,任总说,我最主要的工作是大笔浪费钱,最主要成就是培养了人。不浪费,就没有华为的今天。没有资源的堆积,就支撑不了华为的快速发展。
前面说,我们要学华为的眼光,学华为的算账,大账算清楚后,小账我们要学会不算。
华为的大气还体现在重金聘外脑上,自察觉到管理要提升之日起,华为不惜巨资请最先进的咨询公司。----自己还咽着“糠”呢,敢把几年的积蓄倾囊拿出来供养老师。笔者近几年从事培训工作,遇到过很多客户,相比之下,仍感动于华为对老师的厚待。
华为这样做的时候,还租着别人的楼办公,生活并不宽裕。中小企业,要学习华为,该大气的时候一定要大气。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