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中国企业国际化
《经理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让领导力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中国职业经理人如何获得国际化的领导力?
包铭心:领导力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有的需要以身作则,有的则需要通过管理方法,有的需要不同渠道,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让中国人越来越关注领导力,原来小作坊式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越来越需要规范化、国际化,对领导力产生新的要求。领导力通过现代化领导力工具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比如目标管理,放权和区域化管理等。
原来公司结构图都是一个方块,管理者把自己的方块做好就可以了。现在的企业很多都是跨行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经营、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知识,很多方面都要跨企业,甚至跨领域、跨行业,需要跳出一个纯粹的、传统的、纯行业的领域来看。让职业经理人通过接触不同的部门,设身处地地在各种行业和各种角色里都有亲身感受,达到培养跨企业领导力的效果。
《经理人》:您曾担任毅伟商学院主管研究的副院长,中国商学院如何让中国企业的领导者获得国际化的能力?
包铭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商学院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中国有很广阔的MBA教学市场,中国商学院在过去十年走过的路可能超过了西方商学院四五十年走过的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就像个大试验场,产生了很多商业新事物,中国的商学院也产生了很多新案例、新理念。同时,中国商学院也存在着经济学教授占比过大、案例教学不够、国际学生太少、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中国商学院要学习国外先进成熟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多研究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模式,做好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教学。另外中国的企业也应以知识更新程度和竞争力为标准录用人才,而非仅看获得什么样的学位。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管理人才。
《经理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亚洲大型企业都喜欢内部培养人才,中国企业是否可以借鉴GE的内部培养模式实现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包铭心:中国跟美国有所不同,美国GE是一个管理模式,宝洁是一个模式,花旗银行又是一种模式,因为这些企业是处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多种多样的。我并不主张中国企业内部培养高管,中国企业高管内部培养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国有企业都是国资委模式,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都是一个模式。中国的高管只靠这一种模式来培养是不够的,应该多元化地培养,包括从市场引入、海外聘请等。GE之所以成功培养了大量Cye CEO,是因为GE是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还是在一个存在计划经济色彩的环境下。如果中国企业处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公司内部培养就起作用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