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争强好胜的Jack Ma组织的一场赛马,也是一场带着多重任务的选拔赛:既要选拔出各大事业部的领头人,还要找到阿里的接班人,更要赛出独特的平台竞争力。
“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运营,我们给市场、给竞争者更多挑战我们的机会,同样是给我们自己机会。”在关于组织变革的电子邮件中,马云写道,“我们希望阿里人一起努力把每一个事业部变成小而美、对生态发展有重大作用和价值的群体。”
马云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所有功成名就的互联网大公司所面临的难题:如何面对新出现的挑战,并在规模和灵活之间找到平衡?他要面对的挑战,其实就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在面对破坏性创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束手无策,直至被这种创新毁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大公司无法克服组织上的缺陷,无法调动更多的资源应对那些初看并不起眼的破坏性创新。
在创新层出不穷的互联网行业,这种颠覆也更为常见,以至于每过几年,不可一世的老霸主就会被新的毛头小伙所取代:雅虎取代了AOL,谷歌又将雅虎赶下了舞台;如今,Facebook又在野心勃勃地挑战谷歌。
如何应对破坏性创新?克里斯坦森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从大组织中分拆出独立运营的小组织,马云就是实践者。阿里巴巴最早做黄页起家,但很快就发现B2B领域的巨大商机并切入,一跃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2003年C2C大潮来临,阿里又组建了新团队并推出淘宝,凭借免费策略一举击败了国际巨头eBay。
此时的阿里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老大,但也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马云的应对之策就是不断分拆。他意识到网上支付是个大难题,于是在2004年底成立了支付宝并从淘宝中独立出来;2008年B2C来势汹汹,京东商城等竞争对手开始崛起,淘宝又分出专门的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2011年淘宝又进一步分拆出了一淘(购物搜索)和聚划算(团购)。
历次分拆当中,淘宝成了新业务的孵化器。而在最近的这次组织变革之后,新组织架构中已看不到淘宝的身影,因为淘宝已被彻底分拆成了更多的事业部。新组建的航旅、无线、旺旺和客户端、音乐、本地生活等事业部,其实也代表了阿里下一步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努力方向:马云不仅仅满足于阿里成为实物和PC电子商务的王者,还希望阿里成为无线、虚拟物品、O2O、本地化生活等细分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头羊。
马云给了高管们每人一匹赛马,至于马到底能跑多远,就要看阿里“骑士”们各自的技艺了。分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团队规模更小,更容易交流,也更聚焦于核心产品和业务。如果分拆业务能够独立上市,也能够给业务骨干们带来更大的物质利益。2008年天猫从淘宝分拆出来之后,很快就在B2C领域站稳了脚跟,发展了6万多家商户。2012年“双十一”购物节,天猫的交易额达到了132亿元,继续稳坐B2C老大的位置。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拆成功的例子也不少:早在2004年,搜狐就开始做搜索引擎并在公司内部成立了搜狗,但是由于与搜狐媒体业务冲突一直发展得不好。而当2010年8月搜狗分拆成独立公司之后,立即迸发出强烈的进取心,迄今为止已经实现连续9个季度的高速增长。为了更好地发展微博业务,新浪也在新年伊始将微博与传统门户业务彻底分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