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在线教育井喷的一年,至少在美国是这样。
创立17年的Lynda.com第一次接受外部投资,融资规模1.03亿美元;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Coursera 2012年4月获KPCB和NEA 1600 万美元投资,7月再获追加投资600万美元;网络课程平台Udacity 2012年10月获Andreessen Horowitz 1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在美国风生水起的在线教育也引来了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创业和投资热情。
最新的参与者是“小龙女”龚海燕:2012年年底,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辞任CEO后即杀入在线教育领域,其二次创业的网站“91外教网”也随即浮出水面。
投资方面,2012年4月,启明创投1500万美元注资在线语言培训企业TutorGroup;6月,真格基金100万元注资背单词应用“拓词”;7月,贝塔斯曼向在线教育平台传课网投资。然而,2012年中国在线教育领域已披露的投资却仅限于此。
与唱的响亮的在线教育创业和投资呼声相比,投入市场的真金白银实在少得可怜。是什么原因,让逐利的资本在广阔的市场面前选择了退缩?
在线教育表面风光?
美国在线教育行业的风起云涌大大激励了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热情,也引来了风险投资人的追捧。但多家投资人士均向记者表示,“一直在看,但看不清楚。”
一位关注在线教育领域很久,但尚未出手的投资人称:“并不是我不想投,而是没有看到靠谱的。包括现在很多很热的案子,都未必能活下去。”在对多家投资机构的访谈中,记者多次听到了这一说法。
根据Internet2Share的数据,在2012年全球已披露的在线教育行业投融资案例中,仅有三家中国企业,已在国外下注多次的KPCB和NEA等机构年内均未在中国在线教育领域进行投资。
为何在线教育被讨论的如此火热,却迟迟不见投资人“下单”?“很多投资人上来就问,你们什么时候能盈利?我说5年内很难。基本就都不再谈了。”一位IT领域在线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对记者表示,总体而言在线教育行业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i美股在其《2012年中国教育行业上市公司调查报告》中如此总结中国在线教育市场:1.老牌教育内容拥有方目前线上多是停留在传统单向付费视频输出模式,虽然正保教育提出开放平台概念、学而思开放雪地社区,但目前看其平台和社区未能承接内容拥有方这一主要优势,仍处在探索阶段。2.现有交互模式下教育公司创始人背景多为IT领域,他们有着强大的平台技术、线上运营等经验,但由于教学内容匮乏,很难长期留住用户并促成分享与交易,丰富适合线上的教学内容或许是当务之急。3.互联网巨头不甘寂寞,新浪、网易打造公开课模式,腾讯也开辟微讲堂。虽然服务仍在布局阶段,但考虑其强大的用户基数和资本助力,发展潜力不容低估。
如今教育行业的现状是,有教育情节、愿意做教育内容的人主要集中在线下,而懂IT懂互联网的人则将主要精力放在搭平台而非做内容上,究竟是教育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教育?此题仍待解。
对于目前资本关注较多的平台类在线教育企业而言,其共性在于,搭建技术平台,吸纳机构和个人来产生内容。如何解决教育内容的“量”与“质”是共同的难题。
i美股分析师李莹对记者表示,对于以传课、多贝等为代表的C2C教育平台来说,内容和流量都是关键因素。平台定位是希望通过UGC(用户生成)来提供内容,人人皆学生,人人皆老师也是未来线上教育的方向。但如何让UGC愿意提供,又如何方便提供,目前看这些平台还有需要完善的空间。“另外,在获取用户流量方面,这些平台也有不小的成本压力。获取并留住用户,培养付费习惯以及简化支付流程都是在线教育平台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线教育企业的技术难点在于实时交互。“要在互联网上保证高质量的实时业务,是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多贝网的创始人陈广涛介绍。多贝的Cye核心技术在于,利用实时流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了师生同步在线交流互动系统,老师和学生可以同时登陆虚拟教室,进行实时的授课和学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