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Cye.com.cn】历时八年之久、原定于2012年出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再度被推迟。这或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难产的一项改革方案,无疑又在企盼这一方案的人们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据资料显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负责的方案起草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官方曾多次给出出台的期限,但却屡次延期。按照最新的国务院工作计划,方案原定于2012年6月底出台,但由于有关部门间的分歧较大,出台时间推迟到了10月底。后又因诸多因素干扰,方案拟推迟到12月底出台。如今已时至2013年,但方案出台的具体时间仍未明确认定。
那么,到底阻碍改革方案出台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点又在哪里?
利益群体的阻碍
中国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这可能是个难以说清的问题。
中国官方自2000年公布基尼系数为0.412后,再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但这一数据仍与居民实际感受相差甚远。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0年所做的调研报告给出的结论显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称,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61,在全世界处于较高的位置。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
可以说,中国的收入差距调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为何形势如此迫切而方案却又迟迟拖延?多数学者表示,利益调整难以达成共识是最大阻碍。
“到利益关系动真格的时候,很多人本能地会有抵触,由此导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难以出台。”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对《英才》记者表示。
据了解,收入分配改革是在由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方式下进行的。有分析人士称,在部门分割的体制下,部门之间缺乏规范的磋商沟通机制,牵头部门往往需要付出极大协调成本,加上部门之间利益的博弈,导致改革方案的出台极其困难。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建勋认为,方案这么多年出不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收入比较高的国企、银行、石油、电力垄断部门以及公务员群体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