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知识在线:相比于国内其他航空公司,海航“走出去”的步伐更快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峰:中国是世界第二航空大国,但还不是航空强国。中国“走出去”,必然航空也要“走出去”。而为什么海航能较先一步”走出去”,我想一是有国家的支持,中国民航愿意支持海航这样体质灵活的企业完成这种使命,因为我们企业的体制更加符合市场化机制,并且决策快。
二是海航的驾驭能力和整合能力比较高,在“走出去”方面可以取得比较快的效果。创业之初,海航就采用国际标准来塑造自己,实现了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在内部管理上,海航也嫁接国际先进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企业运作,同时大力加强干部员工的国际培训,为集团国际化储备优秀人才。
沃顿知识在线:集团的海外收购主要会聚焦哪些地区?哪些领域?
陈峰:对于“走出去”,我们的海外投资优先选择法律健全、市场环境成熟、需求迫切的发达国家,其次是配合国家战略,选择能够提供可持续资源、本身经济增长潜力强劲的发展中国家。此外,海航也看重土耳其等拥有地缘优势的国家,为海航的全球产业布局而预作安排。而我们关注的产业主要围绕海航目前确定的核心产业,使国际化战略跟国内协同,围绕现代服务业进行发展。
沃顿知识在线:在“走出去”前和“走出去” 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将面临哪些挑战?
陈峰:迄今,海航在境外实体运营企业已超20家,但公司的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外的法律环境和经营环境对我们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否适应国际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有一大批熟悉当地环境的管理人才;此外,新企业加入后,我们需要进行文化制度的整合,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和完善。
沃顿知识在线:提到航空领域的国际化,包括国有三大航在内的国内航企以及厦门航空、深圳航空都加入了国际航空联盟,而海航并没有加入,您是如何考虑的?
陈峰:虽然海航现在还没有加入航空联盟,但这也意味着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可以和任何一家航空公司合作,向更大更远的市场延伸。
比如2012年,海南航空就先后与美国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等国外航空公司开展了代码共享合作。如今,代码共享已经为海航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有外航共飞的情况下,海航占北京—西雅图的航线48%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最大,客源主要为商务旅客。新增的共享航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海航北美航线和国内航线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目前,双边联运是海航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除了代码共享航线,合作方式还包括共同销售客票和利用双方航线网络搭配出更有利于旅客出行的联运产品等。截止2012年上半年,海航已与111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建立联运合作关系,其中港澳台及国际航空公司有103家;与10家代码共享合作伙伴在38条航线上实现了合作;与77家航空公司开展联运电子客票业务;境外空地联运合作伙伴达到3家;在全球7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
沃顿知识在线:除了收购兼并之外,海航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战略优势还有哪些?
陈峰:一个企业要能时时、事事在求变求新上下工夫,也就是“固本求新”。一个企业要能够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
从成立到现在,海航也一直在创新,比如通过引进索罗斯投资,海航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比如在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国有航空还在干线航空市场厮杀时,海航就很早意识到市场细分的价值,开始着眼于支线航空市场和公务机市场的开拓和培育。
而除了航空领域,最近几年,海航也在其他产业集团进行着探索和创新。比如融资租赁就是国内新兴的一种金融业态,迄今,海航集团已经建立了渤海租赁、长江租赁、扬子江国际租赁、大新华船舶租赁、香港国际航空租赁等多家租赁公司,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境内外航空、船舶等多方面的租赁业态【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